去年暴洪灾害中,抢险人员在泥水中将一名孩子转移到安全地带。
去年天水等地暴洪灾害使我省遭受巨大损害。本组图片均据资料图片
甘肃省是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最复杂的地区之一,统计数据显示,甘肃省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5.1%和28%,风沙线长达1600多公里,全省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0629处。我省又是气象灾害种类繁多的省份,包括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次生灾害有泥石流、滑坡等。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的88.5%,高出全国平均状况的18.5%。
甘肃省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4%-5%,高于全国平均。今年5月12日是第六个“防灾减灾日”。来自西北区域气候中心的统计显示,2013年,全省局地暴洪共造成262.019万人受灾,死亡53人,失踪11人、受伤8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5.729万公顷,成灾面积9.344万公顷,绝收面积1.846万公顷;毁坏房屋4.109万间,倒塌房屋17.913万间,损失粮食4072.113万斤,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6亿多元。
我省平均气温50年升了1.1℃
过去50年的升温速度几乎是过去100年升温速度的2倍。与全球增温趋势基本一致,在过去100年(1906年-2005年)全国地表平均温度升高0.65℃。近50年来我省气候存在着明显变暖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1℃,河东平均上升了0.9℃,河西平均上升了1.4℃,幅度远高于北半球和全国的平均。兰州自1932年建站以来年平均气温大约上升了1.2℃,全省大部分地方气温偏高都在2℃以上。随着气候变暖,近40多年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下降了25毫米,造成了甘肃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
省气象局分析认为,未来50年的总体态势中,气温和降水量均将呈现出上升和增加的趋势,其中降水将会增加0.82%-7.63%,气温增温幅度在0.68℃-0.95℃之间。但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也剧增,同时由于省内大部分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增加不可能根本改变全省特别是极端干旱区和干旱气候区的基本现状。
灾害多发区更应警惕
省气象局相关专家认为,目前,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知识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大进展。
“政府部门的目标是让防灾减灾的科普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但大家不应该仅仅等着有关部门把防灾减灾知识‘送’来,而是应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主动去学习掌握一些应对灾害的自救、互救技能。”省气象局相关专家称,“雷电、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公众,更应该提高警惕。”(记者 滕效宏)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