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地区在实施十二件民生工程中,2012年共投入资金43亿元,实施了123个小项的民生工程建设;2013年,实施了142个小项的民生工程,总投资达69亿元;2014年,昌都将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完成民生建设投资80.79亿元,比2012年将近翻了一番。
越来越多的民生资金和项目,像绵延不断的甘霖普降三江大地,滋润温暖着藏东72万干部群众,也掀起了昌都地区民生改善行动的阵阵高潮,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昌都是西藏连片贫困地区,2013年初仍有15.69万低收入人口。要在2015年将贫困人口降至农牧区人口的12%以下,每年还需要至少减少2.9万的贫困人口。今年,全地区将全面掀起扶贫开发工作的热潮,完成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全面掌握扶贫对象人数、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规划和扶贫措施;实施好66个整乡扶贫开发建设,年内稳定脱贫3.1万人以上;抓好以大骨节病为主的地方病综合防治和地方病区贫困人口搬迁,积极推进“三岩片区”综合发展。
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兼顾,更多地将公共资源用于农村,尽快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今年,昌都把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办法,建立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实施边远高海拔地区学校温暖工程,新建各级各类学校3所、改扩建76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完成地区人民医院和藏医院综合楼建设,继续推进11县卫生服务中心、138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和1142个村卫生室建设,年内确保所有乡(镇)文化站和7县民间艺术团排练场所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地区广播电视综合楼、党报党刊印刷点和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工程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各险种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年内实现孤寡老人和孤儿集中供养收养,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65%以上。
增收是民生之本。今年,昌都将整合各有关部门培训资源,加大农牧业职业教育,深入开展转移就业培训,全年实现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6.5万人、13万人次,转移就业收入3.2亿元,开展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1万人。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提高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年底农牧民施工队将达140家以上,其中达到三级建筑企业资质的不少于5家。农村农牧业基础建设项目,通过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方式,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引导和鼓励农牧民群众参与农畜产品加工和特色产业发展,吸收更多群众进入产业链条。通过土地流转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鼓励在昌企业吸纳当地群众就业。
积极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继续深化安居工程建设,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住房条件。结合旅游卫生环境综合治理,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完成24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尽快实施60个生态村建设项目的申报。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维修改造提升工程,解决好偏远地区群众、农村在校师生和寺庙僧尼安全饮水问题,全面提高饮水安全保证率。大力推进无电地区建设和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年内建成江达、类乌齐35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开工建设芒康、贡觉、左贡、八宿35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农村公路新建续建项目98个、寺庙公路项目371个。加快农牧区通讯设施和乡(镇)邮政补建网点建设,逐步提高建制村宽带普及率,到2015年实现通讯信号全覆盖。全力推进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改善居住条件和公共设施,逐步化解并消除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变“忧居”为“安居”、“美居”。
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及时、规范、足额发放各类补贴、资助资金,不论是谁胆敢触碰这根“高压线”,都要从严查处。严格落实惠民政策补贴资金兑现管理各项规定,建立规范统一的兑现方式。在具备条件的乡(镇)推行“一卡(折)通”,对不具备推行条件的,加快布设助农取款机和转账电话,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确保惠民政策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群众手中。
自治区政府确定昌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总投资为24.2亿元,目前已到位12亿多元。有关部门按照行业归口管理的原则,加强恢复重建的项目争取和资金落实。统筹做好“8·12”地震恢复重建涉及的规划编制、场平、建材采购,加快推进恢复重建项目建设,确保今年10月底前完成民房重建和基础设施恢复任务,使灾区群众生活水平、各项基础设施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