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中央国家机关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日前下发通知,要求机关单位带头打造“无烟环境”。节后上班首日,本报记者分赴全省各市,暗访各地机关禁烟令执行情况。
“老烟枪”戒了烟,“例外”仍很普遍
6月3日上午9点,记者走进镇江市政府大院,遇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张剑斌,递过一支烟,却被老朋友婉言谢绝。“怎么?戒烟了?”记者故意惊讶地问。张剑斌摆摆手笑着说:“真戒了!”
48岁的张剑斌是个“老烟枪”,以前一天没两包烟打不住,被单位同事打趣为“不熄火”。“不熄火”缘何主动熄了火?原来,去年12月1日起,《江苏省爱国卫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镇江市也出台实施方案,明确划定市级党政机关办公区域的公共部位为禁区,大院边边角角都贴上了禁烟标识。
记者暗访发现,禁烟令下,各地机关单位均按照要求在办公区域张贴了禁烟标志,大多数机关人也能自觉遵守《条例》规定,以至于一些“老烟枪”不愿偷偷摸摸找地方,索性戒了烟。但“例外”仍普遍存在。
3日上午,记者走进徐州市政府会议中心,在门口地上看到一摊烟灰,空气里还残留一股浓浓烟味。记者留意到,旁边茶几上摆放着“请勿吸烟”的提示牌,上面留有徐州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的监督电话。记者当即拨打该电话举报,接线人员表示,监督电话公布很长时间了,这是第一次接到举报。记者问及有人违规吸烟如何处理?该工作人员让询问综合处,综合处则说领导外出,稍后回复。但截至昨日下班,记者还没有等到相关答复。
在南京、宿迁、苏州、淮安等地,记者暗访发现,市政府大院内禁烟令执行情况普遍较好,但在县区特别是乡镇街道一级,随地抽烟情况仍然广泛存在。有的办公室里违规放置烟灰缸,里面满是烟头;有的见记者来访主动发烟;在苏州某城区的会议室里,记者甚至还撞上一群人边抽烟边开会。
虽有明文规定,执法主体不明
有禁不止,机关人也有难言之隐。“县里要求把客商当‘上帝’,客商来办公室谈事情,抽根烟,你好去掐?”“单位一把手抽烟,有时开会还主动发烟,你能不点上?”“同事加班赶材料,想抽烟提提神,总拉不下脸叫人别抽吧”……采访中,记者听到以上几类说辞。
虽然《条例》中明文规定:“在禁烟区您有权利对抽烟者说‘不’”,但在现实中,或碍于情面,或担心后果,机关人员不敢、不便或不愿说“不”,成为禁烟令难以彻底执行的原因所在。
此外,禁烟令如何落到执行层面,也是问题。按照《条例》,违反规定、在禁止吸烟场所内吸烟的责任人将被处20元到50元不等的罚款。但由谁来处罚?罚了款开什么票据?目前尚无明确规定。记者了解到,《条例》施行半年来,全省仅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对辖区网吧开出一张控烟罚单。
南京工业大学法学所教授刘小冰表示,《条例》规定,教育、卫生、交通运输、公安、食品药品监管、文化、体育等部门,对控制吸烟工作都负有监督管理职责,但有的单位无执法权限,更不可能对上一级机关进行有效监管。他建议,“是否应当将控烟执法权交给某一个部门,专事公共场所控烟监管?”
领导干部带头,还需制度配套
“我们局班子12位领导,有3位抽烟,现在领导带头不抽烟,还当起了控烟督导员。”徐州市水务局后勤中心的周晓军告诉记者,上个月,他们单位专门成立了8人的控烟领导小组,由两位局领导担任组长和副组长。
事实上,禁烟工作好不好,关键看领导。5月20日,泰州市委书记张雷、市长陆志鹏分别在《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响应书》上签字,积极响应“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这一要求。泰州市委一位副处长跟记者说:“书记、市长带头禁烟,谁都不会去做‘出头鸟’。”
禁烟除了个人自觉,还要靠细化的制度约束。为何学校控烟效果比较好?就因为配套了一系列可操作的制度。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介绍,从5月1日起,全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实施《禁烟管理规定》,禁烟工作成为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学校内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一律不准吸烟。对被查3次以上的教职员工,年终考评时取消评优资格;对禁烟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学校通报批评,通报3次以上的取消文明单位参评资格。(董超标 沈峥嵘 潘朝晖 王岩 王拓 王世停)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