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空经济”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2014年06月24日 17:25   来源:新华网   潘德鑫 王橙澄

  “几年前,贵州的发展口号还是"要想富、先修路";如今,我们已经提出"要想强、上机场"。”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贵阳)临空经济发展研讨会上,贵州省机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申振东说。

  贵州地处中国西部高原,过去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较慢。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2013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跻身大型繁华机场之列,以此为依托的双龙临空经济区也已开工建设。

  与会的不少专家认为,以航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已逐渐成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测算,在中国机场,每100万旅客的吞吐量,就可以产生18亿元经济效益,提供5300个就业岗位。

  奥凯航空总裁刘伟宁说,北京临空经济区是中国临空经济的“先行者”,经过20年的发展,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500亿元,形成就业群体27万,融合航空服务业、综合保税业、会议展览、科技金融和现代加工制造业五大主导产业,创造了北京1/8的工业总产值和4%的经济总量。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龙永枢表示,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和民航业的发展,大中型机场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临空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逐渐成熟,临空经济区的建设成为各大城市先后发展的重要机遇。

  奥凯航空总裁刘伟宁认为,临空经济区已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航空公司进行客货运输给机场周边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在临空产业中体现现代服务业、物流产业高端制造业和金融产业。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有57座城市规划了58个临空经济区,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而随着产业转移、地方经济发展等,临空经济的发展增速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目前中国机场货运量增长最快的地区,由原来的东部地区,如上海、广州等,慢慢转向中西部机场,如郑州、重庆、成都、武汉、长沙等。”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田建文说。

  国家发改委综合交通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认为,临空经济对地域的限制性不强,可以在发达地区,也可以在后发地区进行布局。对贵州这样的内部省份来说,临空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但与会的业内人士同时也认为,中国的临空经济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目前仍面临产业布局不合理、地面交通网络难以与机场无缝对接、管理关系复杂等问题。“有些城市在规划中目光不够长远,把水泥、煤炭等能耗高、污染大的传统产业纳入到临空经济区。”刘伟宁说。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汉亚认为,航空已不是单纯的客货运输服务,必须依靠它的发展带动上下游所有跟航空联系的产业,其他产业特别是一些现代的农业和制造业都可以利用空港来加速发展。

  “判断一个临空经济区是否成功,不是看聚集了多少个产业,关键是看能不能形成一条高效的产业链。”德勤中国副主席金建认为,国内城市可借鉴韩国仁川、美国孟菲斯、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国外空港发展临空经济的经验,立足本土的实际,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贪大求快。

  作者:潘德鑫 王橙澄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