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频出节地新"药方" 飞地经济促区域产业集聚

2014年06月28日 16: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庞无忌

  面对土地等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中国官方近年来将节约集约用地提上“议事日程”,以期以更少的土地资源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各地也不断推出节地模式的新探索,为城市的盲目扩张和土地粗放利用开“药方”。

  例如上海市提出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升的“五量调控”,将2020年3226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总规模作为永久的天花板锁定,阻止城市“摊大饼”;湖北省以土地利用规划作底盘,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张;而浙江省以亩产倍增为目标,推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等。

  在各地开出的节地“药方”中,优化用地布局和盘活存量空间,是“降地耗”的关键。在山东省“遍地开花”的“飞地经济”模式就是个中代表。

  飞地本是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目前在山东等多地试行的“飞地经济”则是打破乡镇行政区划限制,将经济开发区或项目集中区作为“飞入地”,有项目但无落地条件的乡镇作为“飞出地”,项目产生的地方财政收入每年按照一定比例由“飞入”与“飞出”地分成。

  试行“飞地经济”多年的沂水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牛树娟向记者介绍称,当地将沂水经济开发区作为“飞入地”,大批工业项目集中落地工业园区,体现出明显的项目集聚、产业集聚和用地集约效应。项目“飞出地”乡镇与“飞入地”(园区)每年按照7:3的比例分成税收收入。

  这样的做法符合官方对于产业集中的规定。国土资源部上月发布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称,土地利用要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推动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产业向功能区集中,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据测算,在沂水县,各乡镇街道落户经济开发区的项目,在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聚集方面可节约土地4000余亩。

  当地人总结称,对企业来说,园区完善的基础配套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对招商乡镇来说,丰厚的税收分成机制极大的调动了乡镇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而对用地需求来说,项目集聚减少了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达到了节约集约用地的综合效应。

  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飞来”的项目。据该公司副总工程师杜照孔介绍,虽然项目落户沂水县经济开发区,但项目招引单位是沂城街道办事处。

  对于“飞出地”,沂城街道减少了对本乡镇耕地的占用,同时避免因企业落户而进行水、电、路、热、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减少了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作为“飞入地”的经济开发区以及县政府,通过入园企业的统一配套和项目集聚发展,能实现园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产业集聚发展效益的目标。

  从实际的经济利益来看,在玻纤集团项目全面投产后,将形成年产12万吨池窑拉丝生产能力,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税收过亿元。按照比例计算,沂城街道财政每年可从该项目受益2100万元。

  飞地经济对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牛树娟透露,2013年,沂水18个乡镇(街道)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过2000万元,其中位置最偏远、条件最差的圈里乡,充分利用飞地政策招引项目落户经济开发区,近三年财政收入增幅达39.6%。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总规划师宫志强表示,目前在全省大力推行飞地经济模式,通过健全税收分成,强化供地保障,鼓励园区外的现有工业企业通过“拆企并企”、“拆企入园”等方式进入园区集群发展。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