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力争今年完成30%社区人口“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广州市今天将召开广州市垃圾分类处理暨创建国家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动员部署大会,对广州垃圾分类处理新阶段工作做出动员和工作部署。这也是广州市自2012年以来,连续第三年举行全市动员部署大会。
据悉,这次大会之后,全市将推广“定时定点+误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力争今年年底完成30%的社区人口实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此模式与之前垃圾分类“广州范本”如出一辙,都是要求“垃圾不落地”、“厨余垃圾专袋投放”。特别之处在于取消楼道垃圾桶,要求居民在早、晚规定时间把垃圾提到楼下垃圾收集点投放。目的是确保垃圾源头分类,在源头实现垃圾减量。 文/记者全杰
记者踩点:垃圾放楼道 习惯正改变
在试点之一的越华路省民政厅宿舍大院内,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已经铺开,多个居民楼都已经挂出了小区分类垃圾桶定点分布图。记者看到,8栋住宅楼共设3个垃圾定时定点收集点、1个误时投放点,原本设置在楼道的垃圾桶全部撤走。
据悉,投放地点原则上居民步行时间不超过5分钟,居民需要定时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记者昨日看到,误时投放点的两个垃圾桶内,厨余垃圾桶里装有居民投放的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桶里则有废旧报纸、塑胶袋、废料等垃圾,分类基本正确。
在荔湾区光复路某宿舍楼,最近撤销上楼收运垃圾改为居民下楼定时定点投放,但响应者寥寥,不少居民还是我行我素将垃圾放在家门口等环卫工来收。即使下楼投放垃圾的居民,分类准确率也不高,记者翻看垃圾成分,里面干湿垃圾混杂不在少数。
对于“定时定点+误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模式,不少居民表示支持,认为可以改善家居环境。但生活的习惯还需时间来改变。
市城管委:养成投放习惯需51天
按广州市城管委的设计,一个社区的定时定点宣传推广,需要1到30天。在此期间街道居委和物管等单位会进入社区宣传,对居民分类进行指引,对环卫工进行培训,对社区内孤寡老人、残疾人等不便下楼投放垃圾的住户进行优抚摸查。
市城管委主任危伟汉表示,定时定点模式的习惯形成大约需时31天至51天,51天后可以进行常态管理,通过守点督导、激励发动、保洁服务、志愿者的引领,能有效做到定时定点模式。例如目前越秀区华乐街所有社区实现定时定点投放模式,街道垃圾减量率为6%~7%,社区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三要点
1.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居民家庭将吃剩的废弃食物和剩菜剩饭等容易脏臭的“湿垃圾”单独装袋、每天投放;对于其他“干垃圾”不脏不臭可以用大袋子装起来,等装满了再投放,并定期收集。
2.撤销楼层垃圾桶,根据居民生活习惯和规律,在固定时间(一般分别在早上7:00~9:00、18:00~20:30两个时段),在楼宇间定时设置垃圾分类桶(一般200~300户设立一处),供居民投放分类好的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
3.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收集。环卫工人不再逐层上楼收垃圾,变为在垃圾投放点监督和接收居民分类好的垃圾。对没有垃圾分类的居民,可以现场示范如何分类,并分开收集干湿垃圾。
创建国家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四步走
1 今年5至6月,创建工作已进入筹备阶段,研究制定起草创建工作方案。
2 今年7~9月为宣传发动阶段,在7月10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动员部署大会上,全面部署创建国家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工作。
3 今年10月~2015年12月为全面实施阶段,全力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创建工作各项任务。
4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为巩固成果阶段,全面总结创建生活垃圾示范城市的经验成果,将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政策法规。
目标
力争实现2016年年底前,全市城区建立完善的分类排放、分类收运与分类压缩的垃圾收运体系,农村地区基本建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市)处理”的村镇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实现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率达到 4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到2017年年底前,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原生垃圾零填埋,并逐步实现资源回收全利用。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广州市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处置利用。推进“城市矿产”交易平台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领域,开发和开放垃圾处理服务市场。以街道为单位创建可复制的垃圾分类运营模式。开放固体废弃物处理市场,支持多种项目建设模式,包括“政府投资企业营运、政府征地BOT(建设-经营-移交)模式、PPP(公私合营)模式和企业自筹生产要素”等模式竞争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