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垃圾投放明起推广"定时定点误时定点"

2014年07月09日 10:08   来源:南方日报   昌道励

  明日起,广州将在全市全面推广“定时定点+误时定点”投放模式。李细华 摄

  明日起,广州将在全市全面推广“定时定点+误时定点”投放模式,并将力争在今年底完成30%的社区人口实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南方日报记者随广州市城管委多次走访了各区的垃圾分类试点,总体来看,各试点都有其独特的垃圾分类模式,但人力资源和财政补贴仍是模式推广的基本支持和动力。

  宣传发动需有充足人手

  “以前志愿者站开展垃圾分类时,居民扔垃圾很迅速,五六秒就离开了,没办法叫停居民解说垃圾分类。” 宜居广州生态环境保护中心总干事“巴索风云”认为,如何让居民停留下来了解该投放模式,仍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尤其在流动人口较多的社区,居委会上门宣讲也往往容易吃“闭门羹”。有城中村垃圾分类试点居委会人员就坦言,在正常上班时间,工作人员上门时连租客的面都见不着。如何让居民知晓定时定点投放模式并转化为行动,始终是模式推广的重点和难点。

  从各区的试点情况看,要解决上述问题,需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萝岗区联合街道办事处的统计数据表示,每500户的居民小区,至少要配置4名专职工作人员和约30名兼职志愿者,以完成宣传、守点、监督和引导工作。

  对于居委会和物业公司而言,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不少社区除了培养兼职志愿者外,也不断盘活社会力量和企业资源。

  天河区新一庄小区是典型的城中村,共有户籍人口280人,流动人口840人,外来租客占总人口的75%。为此,小区充分利用村经济社的号召力,通过房东与租客进行沟通,督促、带动租客进行垃圾分类,让推进过程事半功倍。不过,小区相关工作人员坦言,对于管理较为松散的城中村,这种模式恐怕难以复制。

  企业资源也是各试点小区在推进定时定点模式时挖掘的重要力量。萝岗区联和街道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把环卫保洁与垃圾分类捆绑招标,同时给住户免费派发户号标签,在投放垃圾时把标签贴在袋子上,由保洁人员进行监督登记,便于上门进行再教育。

  奖励和补贴成试点“法宝”

  为了促进居民的分类行动,补贴成为各试点的激励“法宝”。在萝岗区联和街道,居民垃圾分类积分可兑换洗衣粉、大米、食用油等。在黄埔莺岗社区,居民累积30个积分就可以换取10元购物券。

  由于工作模式的改变,保洁人员晚上7点到9点的工作可能涉及加班。因此,部分社区的补贴并不限于居民,物业和保洁员也成为奖励的对象。在南沙区,如果物业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年底可获1万元奖励。

  在柏丽花园小区,加班的保洁人员每天有20元补贴。在黄埔莺岗社区,定时上门收集厨余垃圾的保洁人员,每人每月能领到300元工作补贴,且每收集到1桶240L的厨余垃圾,还会额外补贴15元。

  奖励和补贴固然可以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但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物质奖励缺失,垃圾分类是否会重回举步维艰的境地?

  “一些居民不愿往楼下跑,他们觉得既然交了垃圾费,为什么还要自己下去扔垃圾呢?”也有物业公司人员表示,垃圾桶撤走后,居民索性就把垃圾扔到楼道。尤其是没有电梯的小区,居民并不愿每日定时爬楼下来扔垃圾。“没有工作经费,只能靠居民的习惯养成”。

  柏丽花园小区物业邱经理坦言,由于小区物业费目前只包括门禁费、电梯费等低利润的收费项目,没有临时车位费等额外收入补贴物业,小区各项设备维护费用支出很大。一旦财政不补贴小区,物业就会面临资金压力。

  分类运输探索社会化运作

  除了前端的分类,中端的分类运输仍是定时定点投放模式推广要解决的问题。在前期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中,曾出现“前端分类,后端大杂烩”的现象,打击了居民的积极性。

  在日前举行的公咨委会议上,广州大学教授常向阳对垃圾分类全流程设计的思路表示认同,他认为,不仅要重视源头的垃圾分类,过程中的混运也要解决。“末端可以促进前端,很多事情仍需要进一步的理顺”。

  针对混运问题,南沙采取的企业招标运输方式或许可以借鉴。通过政府采购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南沙区面向全社会招标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服务,对中标企业建立考核机制。而如果社区生活垃圾混收严重,收运单位有权拒绝运输。

  不过,这种社会化运输垃圾的方式仍有待完善。一方面,垃圾分类的压力转移到物业上。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拒绝收运垃圾,不仅会影响环境卫生,最后陷入尴尬的境地时,垃圾还是得由企业运走。

  可见,在分类收运方面,政府的支持仍非常重要。对此,广州市固废办日前制定的《关于街道和社区居委落实垃圾分类相关规定措施的指导意见》则显示,在全面推进分类作业运输的基础上,广州将分步骤实现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今年底将重点实现校园“干垃圾”专门运输和实现市场垃圾专门运输。

  模式推广需因地制宜

  根据广州市固废办日前制定的指导意见,广州将因地制宜、有条件地逐步推行“定时定点+误时定点”的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力争今年底完成30%的社区人口实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垃圾收集的定时定点方式推广,应该有个过渡期。”陈建华市长认为,对于社区中的老弱病残,应该由社区或环卫工人上门收集,做人性化的细化处理。

  公咨委委员严凯也建议,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可以引入公益慈善项目。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要有志愿者做细致地工作,而不是单纯的宣传和发动,“这也是文明城市的体现”。

  在目前的试点小区中,也有因为定时定点难以一步到位,而采取更为切合社区的模式。在黄埔莺岗社区,则实行了厨余垃圾“定时上门”收集+其他垃圾“定点误时”分类投放收集模式。通过这种过渡方式,逐渐培养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习惯。

  而在从化市,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要,这些居民经过登记注册后,社区会安排专人上门收取垃圾。在柏丽花园小区,厨余垃圾还可以在小区内直接处理成堆肥,用于植物种植。为了减少厨余垃圾污水滴漏的情况,小区还免费发放厨余垃圾过滤筛,减少厨余垃圾的水分。

  ■链接

  1、定时定点内容

  (1)撤销楼层垃圾桶,不再上门收垃圾;

  (2)在固定时间(一般分别在早上7点至9点、晚上18点至20点30分两个时段),在楼宇间定时设置垃圾分类桶(一般200至300户设立一处),供居民投放分类好的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

  2、定时定点模式推广工作流程

  划分为“三个阶段”,51天形成初步稳定成果,即宣传发动阶段30天,习惯形成阶段20天,而后进行常态管理。

(责任编辑:杨默)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