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加快创新平台: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3%

2014年07月11日 09:10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长沙工业园区自主创新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节点,必须义无反顾地大步向前,勇于思变,大胆改革,走出一条具有长沙特色的创新驱动型的发展道路。

 

  力争到2017年,长沙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由目前的2.1%提升到3%以上。   均为陈飞 摄

  记者 张怀中

  转型从何处转,创新从哪里抓?年初,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转型创新发展,园区要作为主阵地、担当主力军、打好主动仗”。让转型创新发展在园区落子、落地、落实,已成为长沙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4月初至6月中旬,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与文树勋、陈献春、何寄华等市领导率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先后来到雨花经开区、暮云经开区、隆平高科技园、金霞经开区、岳麓科技产业园、天心经开区、望城经开区、金洲新区工业集中区、浏阳经开区和浏阳制造产业基地,进企业,访车间,到工地,马不停蹄地对长沙10个国家级、省级园区进行密集调研。一次次现场交流,一场场实地走访,在60多个企业和项目点对点的问政、问计、问需中,摸实情,解难题,寻求园区在转型创新发展中“华丽转身”。

  调研中,易炼红每到一个企业、每看一个项目,都会向相关负责人连连发问:产品的技术含量怎样?企业的创新能力怎样?现有的研发水平怎样?未来的发展前景怎样?

  易炼红鼓励园区和企业抢占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先机,在自主创新上再加力、再突破,一定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3D打印、智能装备、生物科技、信息技术各个科技领域的划时代研发成果正处于厚积薄发的历史阶段,以信息化、高科技为核心的新型工业正在颠覆所有的传统产业。长沙工业园区自主创新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节点,必须义无反顾地大步向前,勇于思变,大胆改革,不断创新,走出一条具有长沙特色的创新驱动型的发展道路。

  四个转变:上海创新导向带来启示

  放眼全国,创新驱动始终推动着我国改革发展的进程,始终推动着开发区的转型发展。在2013年1月,由商务部发布的国家级经开区发展评价数据当中,科技创新指标排名格外引人注目,排名前10位的国家级经开区分别是:上海漕河泾、苏州、昆山、北京、天津、广州、烟台、哈尔滨、青岛、长春。

  在科技创新领域排名第一的是来自上海的工业园区,对于开发区未来的发展,以漕河泾、张江为代表的上海工业园区,今年提出要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创新导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上海产业园区的升级版。

  上海工业园区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很多经验,都给我们以启示。

  2013年,上海市开发区完成工业产值2.4万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5%,工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经过30年的发展,上海市开发区已成为承载上海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承担深化改革历史任务的排头兵。

  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市开发区工业用地平均产出率为74.4亿元/平方公里,较2007年提高28.3%,开发区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在闪亮的成绩单背后,上海工业园区今年力推的“四个转变”同样令人关注:在推进产业发展方面,从传统的以大项目、大投资引入为主,向技术密集、智力密集的中小企业培育转变。

  在推进企业发展方面,从传统的单纯注重企业税收、投资、产值为主,向更加重视企业的创新性、功能性、成长性转变。

  在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方面,从传统的以单个企业发展或产业链简单延伸为主,向以产业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紧密结合、相互渗透、形成产业生态系统转变。

  在打造投资环境方面,从传统的以“七通一平”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便捷高效的投融资支持、宜居宜业的综合配套环境,满足入驻企业和员工的全面需求,推进产城融合发展转变。

  加大投入: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3%

  搭台子,强主体,抓转化,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是长沙工业园区推动自主创新突破的几个关键词。

  在浏阳经开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药监局认证的药物安全评价机构——湖南省药物安全评价检测研究中心落户于此,园区还即将建设无线电设备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尔康制药、华纳大药厂等企业都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望城经开区的晟通科技率先研发出轻量化全铝汽车,比同等性能的钢制车轻了近一半,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泰嘉新材料掌握了制订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话语权,长高高压开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凭借特高压输电产品,连续多年成为多个国家重点输电工程项目供货商……

  “长沙正在加快创新平台搭建,推动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共享,为更多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市工信委党委书记、主任赵跃驷介绍,今年长沙将突出创新引领,增强产业内生力,充分发挥长沙高校云集、智力密集、人才汇集的优势,加大科研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力争到201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由目前的2.1%提升到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以上。

  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强度体现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也是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体现和持续发展的源泉。深圳仅华为一个企业的研发投入资金就达到了300.9亿元。

  与此同时,长沙将采取措施,进一步做强主体产业。每年围绕主导产业重点攻克1至2个核心技术,带动一批龙头产业、龙头企业做优做强。

  长沙将按照平台向企业集中、人才向企业集聚、政策向企业集成的思路,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顶天立地的企业航母,加快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大力发展铺天盖地企业小巨人。

  产权战略:三年发明专利授权将增1800件以上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创新的重要力量,企业遭遇的专利难题,引起了长沙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市工信委联合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试点推进工程”,针对全市工业企业,大规模进行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训。

  在一系列措施之下,长沙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高,知识产权奖酬制度逐步健全,企业专利创造逆势增长。

  近两年来,长沙规模以上企业专利授权平均增长均在45%以上,发明专利授权平均增长均在80%以上。

  2013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围绕支撑长沙转型创新发展,多个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一是发明专利位居全国城市前十强。全年共获发明专利授权2328件,居全国省会城市第7位,继续保持全国城市前十强地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75件,居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全国城市第5位。

  目前,长沙发明专利储备充分,新兴产业发展可期。根据市知识产权局对规模以上企业发明专利调查,今后两至三年,长沙企业发明专利授权将增加1800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发明授权将达到2500件以上,这些发明专利集中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与环保等领域,将为长沙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下一步,长沙将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扶持力度,逐步形成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与运用一系列激励政策体系,今年将继续针对企业“无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无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无有效发明专利”的“三无”现象,通过分角色、分层次的专题培训、专家小分队深入企业点对点帮扶、标杆学习及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试点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岗位、申报专利并转化实施、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