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利好”合力助推夏粮“十一连增”

2014年07月15日 11:01   来源:新华网   

  “天帮忙,人努力,政策好,科技强”等依然是山东、安徽、湖北、陕西、河南等产粮大省今年夏粮“十一连增”的重要因素。

  谈起今年的夏粮丰收经验,山东省德州市副市长黄金忠说,这些传统利好因素依然发挥重要作用。 德州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大市,粮食产量约占山东省六分之一。德州今年770多万亩小麦平均亩产为1083.6斤,小麦总产达83.5亿斤,比去年增产3.8亿斤。

  让德州市平原县寇坊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春安感受最深的是“政策好”。

  “近几年,国家给农民的各种补贴越来越多,各种惠农项目也越来越多。粮食产量提高了、价格也提高了,最后卖粮的钱全是我们自己的。”杨春安说。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50项支农惠农政策,其中仅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等4项补贴资金规模就达到1600多亿元。

  此外,近几年高标准粮田建设、机械化程度提高、集约化经营等一些新兴利好因素也助推了今年夏粮实现“十一连增”。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魏蒙关介绍,今年河南全省已建成近3000万亩高标准粮田,种植的稳产、高产、抗病品种占主导地位。在建成的高标准粮田区域内,农业生产抗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安徽省农机局管理处处长胡道林表示,今年安徽粮食实现丰收,离不开机械化程度提高。以今年小麦抢收工作为例,自5月28日大规模开镰到6月10日基本完成,经过10多天全力奋战,共投入联合收割机13.5万台,机收小麦4135万亩,机收率达98.4%。机收中途和机收后几天均经历了多次强降雨,如果没有这么高的机械化率,哪怕粮食丰收了也可能因收获不及时而“烂在地里”。

  同时,集约化经营也给粮食丰产带来保障。近年来以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依托,我国农业正走上大规模、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据农业部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3.4亿亩,是2008年底的3.1倍,流转比例达到26%。

  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虽然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生产过程当中的一些隐忧也逐步显现。比如,项目配套政策让产粮大县财政负担加重、涉农资金使用依然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农田水利设施较为老旧且难以维护等问题成为我国不少粮食主产区面临的共性难题。

  山东、安徽、陕西等地部分干部群众希望,未来国家应降低或取消产粮大县涉农项目配套比例,进一步加大对产粮大县转移支付力度,借鉴试点地区做法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并对老旧水利设施及时修缮并完善后续管理,破解当前这些农业发展共性难题,促进粮食持续稳产高产。(记者潘林青、张元智、刘彤、姜刚、张兴军、黄艳)(完)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