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宁夏重拳打击环境违法犯罪 14种污染行为可入刑

2014年07月23日 16:16   来源:中国环境报   

  本报见习记者崔万杰银川报道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厅、公安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全区环境保护与公安部门联合执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私设暗管排污等14种污染环境的行为,环保部门应当移交公安部门立案追诉。

  《实施意见》明确以下违法行为应当移交公安部门立案追诉:

  一是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

  二是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3吨以上的。

  三是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3倍以上的。

  四是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

  五是两年内曾因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前列行为的。

  六是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产生致使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12小时以上的等污染环境严重后果的。

  七是其他严重污染环境应当移交公安部门立案追诉的情形。

  在联合执法联络机制方面,《实施意见》明确建立专人负责的三级对口联络机制,区、市、县(区)3级环境保护部门与区、市、县(区)公安机关各自指定两名相对固定的联络员,确保信息交换、动态管控衔接顺畅,案件调查及时有力;

  在案件联合调查机制方面,出现具有明确线索且有初查材料证明,涉嫌非法排放、倒卖、偷运、转移、倾倒、处置危险废物,或偷排直排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或无证无照小电镀等涉嫌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等情形的,环保部门可商请公安部门提前介入。

  此外,《实施意见》对会商联席、部门联动等具体制度做出了系列规定,并建立奖惩机制;对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案件该查不查、该移送不移送,或者干扰案件查处,甚至包庇纵容的,要依法追究失职、渎职、滥用职权人员的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彭博)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