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规划明朗 交通环保等领域齐发力

2014年07月24日 08:42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周洲 王雅洁 发自北京

  呼声已久的京津冀一体化规划方案,逐渐露出眉目。

  7月23日有消息称,北京市发改委当天向北京市人大汇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情况时表示,北京市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研究部署了年内重点推进的9大类58项工作任务,将在交通一体化、大气治理和产业合作三方面实现突破。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张贵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未来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移等进程中,还需要统筹考量打破户籍壁垒,尽快取得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性进展。

  3规划呼之欲出 交通环保齐推进

  历经30余年的京津冀一体化统筹规划,其思路细项开始明朗。此前有消息称,7月份京津冀一体化有关议题将提交高层。

  有参与京津冀一体化规划进程的人士对媒体表示,京津冀一体化规划分成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总体规划,及交通和环保领域的两个专业规划,三个规划将同步出台。而且,这三个规划正在制定的最后阶段,或即将上报国务院。

  至于规划的具体内容,北京市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研究部署了年内重点推进的9大类58项工作任务,将在交通一体化、大气治理和产业合作三方面实现突破。

  以交通领域为例,京津冀一体化的重点是交通问题,其主要关注如何通过交通一体化促进城镇化发展,并带动GDP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交通问题如果不解决,大城市病没办法解决。”河北省社科院副院长杨思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务之急是交通对接。

  根据北京官方向媒体透露的信息,将出台的《京津冀交通协同发展计划》涵盖“一环”、“二航”、“五港”和“六放射”。

  “一环”即首都经济圈环京高速走廊;“二航”是指首都国际机场和新建的北京新机场;“五港”是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天津港和黄骅港;“六放射”是指以北京为中心向六个方向放射的运输通道,分别是西北的京张方向、正东的京唐秦方向、东北的京承方向、东南的京津方向、正南的京开和新机场方向、西南的京石方向。

  而在环保方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京津冀三地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已成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节能低碳环保产业联盟,并促进200亿合作意向。

  此外,根据此前媒体报道消息,京津冀一体化规划还将出台环保方面的专门规划,即《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方案》,该方案已内部审核完毕,将于7月下旬发布,方案对于区域生态红线划定,生态补偿、环境质量检测管理及统一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多个方面做出了规定。

  3地5港口 应以整合存量为主

  政策层面,京津冀一体化也开始加速。7月19日,京津冀协同发展税收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要求建立三地互认的政策管理制度,统筹税收政策措施。海关方面,《京津冀区域通关改革一体化方案》已于7月1日正式在京津两地全面展开,10月份将扩大到石家庄海关。

  《京津冀交通协同发展计划》中,共包括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天津港和黄骅港5个港口。作为一体化发展重要的物流运输平台,三地港口的整合将直接影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效应。

  一位不愿具名的某部委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三地5港首先要规划布局一体化,三地之间的港口关系需要统一考虑,不能各自计算,否则这种规划布局就无法细化。而从三地产业结构来看,港口规划布局发展方向须以能源和散货为主、集装箱为辅。他说,“因为京津冀区域不是国内外贸易商品的生产基地,而是工业、原材料的生产基地。”

  这位专家认为,在5港口建设发展一体化上,应该以天津港为中心,以盘活港口存量、整合港口资源为主,而非以建设码头、发展泊位为主,不需要搞新的建设。“因为天津的政策最为宽松,且有东疆保税港区以及将来自贸区获批的优势,以此为中心,盘活北边的京唐港、曹妃甸以及南面的黄骅港区域。”

  他说,三地在发展中,已经存在重复和同质建设问题,所以三地港口最主要是资源盘活、功能整合。建议5港口可以尝试经营管理一体化,建设跨地区的港口集团。

  至于整合以后港口的货运吞吐量是否会发生变化,这位专家认为,京津冀的港口和腹地将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不变的态势。“如果整合得好、服务发展上去了,对中西部的吸引会增大,港口吞吐量会有增长,如果只是形式上的整合,则不会有太大变化。”

  户籍壁垒待破 重点攻克“产业规划”

  从一体化之后的公共服务角度来看,另一个需要面临的调整即是户籍壁垒的打破。

  在张贵看来,京津冀一体化的目的之一就是疏导人口,减轻大城市的压力,人力资源的分流也将带动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过我国长期以来施行的户籍政策给人口流动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特别是户籍制度之上附着的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保等综合的福利,使户籍制度在短时间内难以打破。

  此外,由于新兴发展地区的经济、技术、人才、行政效率等与发达地区均存在一定的差距,承接的产业能否持续发展,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都需要一定时间的观察。特别是人才的引入,从发达地区迁移到新兴发展地区,生活环境、文化氛围、配套设施等均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能否适应当地的环境,在新的环境当中继续保持工作效率,都是需要统筹考虑和安排的。

  而且,需要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软件与集成电路、电子商务等多个前沿领域,行政部门要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行业协会要成立商会和联盟,形成自研发设计至终端产品相对完整产业链的整体优势;最终建成一个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上下游联动的良性循环的区域生态系统。

  张贵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金融创新、科技研发转化、航运物流、文化创意、高端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京津两地未来应加快共建产业园区,推进京滨工业园、京津科技谷、京津电子商务产业园、京津科技创新园和北斗新兴战略产业园等一批新建和谋划的园区、合作区,以政府合作共建、政府与企业合建、政府与高校合建、园区跨省市间共建等模式,引导企业向产业园区聚集。

  以采取股份合作模式,共建园区管委会、投资开发公司等作为管理机构,带动区域间企业交流、要素流动、技术溢出、人才培养等,形成以园区共建的“点-线-网络”合作,打造区域间产业发展的利益共享格局。

  “从区域的角度来细分,保定、廊坊更容易得到北京外溢效应,即承接产业。根据每个区域根据自身特点优势,举例来看,保定更适合承接科教研发等技术类产业,而廊坊则是电子信息产业,包括一些软件开发,唐山则应以钢铁冶金重装备等为重”。张贵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