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正式发布实施,全市禁止或限制建材、造纸、纺织等一般制造业。北京在“减法”上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对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要坚决地舍,自觉‘瘦身’;在加快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上要积极作为,努力‘健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指出首都经济发展路线图。
自觉“瘦身”:北京做“减法”
关停污染企业、转移疏解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产业、发布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市调整产业结构动作频繁。这让北京面临经济增速降低、财政收入减少的重重压力。
“我们面临的突出难题是城市拥挤,资源紧缺,环境容量顶到‘天花板’了。”郭金龙说:“调整和疏解功能需要做‘减法’,有的同志担心会影响税收、抵消成绩。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我们只有做好‘减法’,腾出空间,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北京市提出要启动中心城小商品交易市场整治和外迁工作,带动人口的分流,目前,包括动物园批发市场在内的四大商业交通堵点治理在有条不紊进行。疏解制造业的生产环节以及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业态成为今年工作重点。
与产业和功能一起“瘦身”的还有房地产市场。面对房价“稳中有降”的局面,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表示,其实这是多年来房地产调控追求的基本目标。不能因为GDP增速有所降低就急忙进行干预。
努力“健体”:北京追求“高精尖”
“‘瘦身’是为了‘健体’,受制于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健体’更需要‘瘦身’,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王安顺说:“北京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模式。”
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瘦身”和“健体”的关系,也成为北京市各个区县和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西城区委书记王宁说,不“瘦身”就很难“健体”。特别是首都核心区一定要下决心“舍”,才能更好地“得”——充分发挥北京金融、服务、人才、环境等方面的优势。
立足北京特有的优势,从中关村科技园区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从电子信息到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捷报频传。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的“主引擎”是企业。北京市将重点支持科技型、文化性民营企业的发展,努力解决创业、融资等突出问题。
“我们打出了文化投融资组合拳,先后成立文化科技担保公司,文化小额贷款公司、发起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等。”北京市文资办党委副书记赵磊介绍说,今后文化小微企业不仅可以获得银行贷款,还可以得到文资办提供的多项融资服务。
协同发展:北京引领区域创新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除了主动配合国家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外,北京市还提出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共建重点战略合作功能区等。
今年5月,中关村海淀园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携手共建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合作双方建立区域性联合推动机制,以科技创新、产业化项目合作为重点,集中资源引进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
“下半年要加快攻坚重点战略合作功能区。”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建东说,北京将以首钢曹妃甸园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张承生态经济区为突破口,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