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GDP增速创三年来最低 工业结构偏重

2014年08月05日 08:1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周程程

  刚刚过去的七月末,东北地区获得了新关注。在7月31日召开的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增强东北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此次会议也明确指出,当前的东北面临着新的挑战:去年以来,该地区经济增速持续回落,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凸显。

  日前公布不久的上半年经济数据,印证了这一“挑战”的严峻性。二季度经济增速环比下降的五个省市里面,东北就占了两个。不得不承认的是,十年前的那句“再有十年,东北就能实现全面振兴”受到实践考验。

  这个曾经的龙兴之地,如今站在十字路口。

  东北的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看在眼里。

  “东北存在着体制性、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在迈向市场经济进程中遇到了许多特殊困难。”7月31日召开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会议上,李克强如此说道。此次会议为“历史旧账”较重的东北在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开出了三味药。

  统计显示,目前除黑龙江外,在其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发布的经济“半年报”中,有5个省区上半年经济增速与一季度相比出现下降。东北的吉林与辽宁两省,都处于这5个省区中。

  在已公布上半年经济增速的省区中,吉林排名下降至第28位,为全国倒数第四。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吉林GDP增速为6.8%,环比回落了0.2个百分点,为近3年来同期最低值。而年初该地制定的经济增速目标为8%。

  为探寻吉林省经济放缓的原因,《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前往吉林省长春市采访。当地一名政府部门人士称,吉林省发改委等领导目前多在外地调研,且希望记者对吉林省的难处予以理解。

  另一位工信厅内部人士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道,由于吉林省上半年经济数据不好等原因,厅内不想接受采访。

  对于吉林经济增速放缓,吉林省智库研究员刘庶明总结道,原因包括,前期国家直接给予东北的各种政策的效益在逐步减退,吉林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以及结构上的难点。

  而此次李克强总理开出的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加强民生保障,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紧扣转方式、调结构,做强实体经济等“药方”,正为吉林等东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经济动力不足

  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发布,让这个中国北部的省份——吉林,遭遇了一次经济寒流。

  今年上半年,吉林省经济增速为6.8%,与2013年上半年的GDP增速9%、2012年上半年的12%相比,为3年来同期最低值。

  刘庶明表示,吉林省经济增速的放缓,与前期国家直接给予东北的各种政策的效益逐步减退有关,更与目前的“三驾马车”的状况联系紧密。

  数据显示,吉林省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0%,增幅比一季度提升1.0个百分点,低于当期全国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位于全国第23位。

  刘庶明表示,“十一五”期间,东北经济快速发展主要靠投资,吉林的投资增速曾经有几年高居全国第一。但当前因动力不足,吉林的固投拉动有所减弱。

  这与房地产投资放慢有很大关系。今年上半年,吉林房地产投资268.29亿元,比去年同期的351.8亿元下降了23.7%。

  进出口方面,上半年吉林省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2.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高于当期全国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但其中的出口总值为26.79亿美元,同比下降20%。

  对此,刘庶明认为,尽管吉林的进出口较过去有所改善,但由于吉林的经济外向度低,不到10%。而全国的外向度达60%,广东、浙江等地甚至超过100%,所以,吉林省的进出口动力目前也显然不足。

  外向度低也表现在汽车制造业上。汽车产业一直被认为是拉动吉林省经济的朝阳产业,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2013年,吉林省内汽车产销量达到了224.7万辆,在汽车的出口上,去年全省出口整车不足千辆,主要销售到非洲、拉美等地区。

  此外,刘庶明还认为,吉林省尚未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历史习惯等使得人们愿意前往辽宁等省采购。

  藏在疲弱的数据之下,是吉林省产业结构不合理。且整个东北地区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当前制约东北振兴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国企改革有待深化等,成为政府及学界的一致共识。

  结构性难题待解

  据了解,2013年吉林的第二产业比重为52.8%,其中,重工业增加值是轻工业的2.3倍,显示结构偏重。而第三产业比重为35.6%,为全国罕见的低于40%的地区,不如贵州和西藏,也低于新疆36%的比例。

  刘庶明说,东北振兴已十年,但吉林的服务业增长速度很缓慢,结构调整的结果是农业比重下来了,但工业增长比较快。

  工业结构偏重的同时,工业增加值却同比下滑。数据显示,吉林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比去年同期的11.3%低5.4个百分点,与2012年上半年的14%相比,更是下跌了2/3。这一工业增速也比当期全国平均增速低2.9个百分点。

  吉林省重工业面临颓势,与以重化工业、大型国企为主的产业结构,并且遭遇今年重化工业、能源产业下行有关。

  吉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晓群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上半年全国宏观经济延续了去年的走势,处于一个相对低谷期。而吉林省的石油、化工、大型机械等几大重工业支柱产业,因受国家与宏观形势影响,今年以来下行明显。

  此外,作为支撑吉林省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汽车业今年上半年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0%,但同比仅增长8.8%。

  刘庶明解释说,中国汽车业从2002年进入井喷期,那时供给不足,产生了一个十年的黄金增长期。而从2012年与2013年间开始,汽车产业日益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进入了市场选择阶段,之前的爆发式增长目前不具可能,汽车业作为吉林的主导产业也受到了抑制。

  “今年东北的经济增速都很难提升上去。”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综合研究所负责人衣保中认为,东北这种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国有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叠加在一起,市场化程度比较低,调整起来很难。

  这也导致了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刘庶明认为,过去国企比重过高,无形中挤占了民企的利润空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特别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过少。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金兆怀表示,吉林省的民营经济本身就是块“短板”,整体实力比较薄弱,企业规模大都较小,不如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创造的价值高。而且,因为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仍面临许多困难,政府行政职能的改革还有待加强,。

  甚至有专家表示,结构转型的根本取决于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改制培育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市场生态和体制环境来。

  对于结构性问题,有学者认为,吉林等东北地区可以借鉴国外的老基地蜕变的经验。

  在改善产业结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地淘汰传统工业,也不是致力于发展新兴工业。而是对现有一些有比较优势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充分利用老工业区的雄厚教育潜力,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的运用转化。通过政府政策输血,获得低息贷款和政策优惠,最终实现老工业基地自我造血。

  面对吉林省当前的经济形势,刘庶明认为,完成年初制定的8%的经济增速目标有难度。但是,微刺激也会给吉林省的发展带来一些动力。

  “吉林下半年形势会好一些,会积极努力达成目标。”刘庶明说。

  急需新的增长点

  吉林省急需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就在此时,李克强总理召开了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为包括吉林在内的东北地区发展开出了“药方”。包括: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加强民生保障,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紧扣转方式、调结构,做强实体经济。

  并且,会议还为东北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振兴东北,最终要靠东北自身,要靠创新创业。”李克强称:“要做强装备制造业,抓住高铁、核电、特高压等重大项目建设契机,促进技术、产品创新,推动 东北装备 走向世界。”

  金兆怀表示,东北确实很有潜力,此次吉林的发展可借助总理再提振兴东北的东风,乘势而上,将吉林省的经济发展起来。进一步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明确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所需条件。

  “创新”是总理指出的方向之一。7月31日召开的吉林省工业经济运行暨转型升级工作会议,就体现了对这一方向的重视。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创新省级引导资金的使用方式,将60%以上的资金用于支持产业集群内的重点项目建设。

  “要刺激经济回升,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中小企业的问题,解决民营企业的问题。有一个较好的经济支持,可能经济恢复起来就比较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陈永杰说。

  此外,对于当地支柱产业汽车业的发展,刘庶明认为“中国汽车要发生革命”,要落实创新,继续发展新能源汽车等,将步子迈出去。

  并且,多位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及吉林将来可以多发展旅游业。

  “东北最值钱的是东北的冷凉气候。”刘庶明说,吉林长白山的清爽气候在全国来说是具有竞争力的。虽然南方少数高山区也为冷凉气候,但是不成规模,无法与吉林竞争。未来可以形成“一避暑到吉林”的消费气候,拉动经济发展。

  发展吉林省经济之外,金兆怀还强调,东北振兴是整体的,不能孤立去一个省一个省振兴,应该东北区域一体化发展,互通有无,相互协作与协调。

  刘庶明认为,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东北完全有希望成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佳区域,如承接北京的软件行业中相对低端的产业。这也与中国东北具有良好的装备制造业基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有关。

(责任编辑:秦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