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察隅农场,山花遍野,瓜果飘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里海拔只有一千六百到两千米,四季常青,冬冷夏热,温润多雨,世外桃源一般的自然条件正是理想的生态农业发展地。
与优越的自然条件相伴随的,是这里偏远的地理位置和又远又险的道路。或许正因如此,这片仙境般的地方多年来并没有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直到援藏给这里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抓管理 促发展 夯实基础:
察隅农场的援藏工作从1995年开始。
1995年7月至1998年7月,广东省第一批援藏干部、茂名市刘汉模同志进驻察隅农场,任农场副场长。刘汉模在农场工作期间,坚决维护班子团结,扎实开展工作,为农场争取了货车等农用设备,为农场的生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援藏期间,组织上没有向察隅农场选派援藏干部。
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干部、佛山市外经贸局调研员、察隅农场党委书记黄伟平,江门市林业局副调研员、察隅农场副场长彭大荣进驻察隅农场,开始了第五批援藏工作。察隅农场第五批援藏工作组紧紧围绕“保稳定、抓管理、促发展”和“发展融入社会,管理融入当地”的发展思路,团结和带领农场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促进民族团结,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一定成绩。察隅农场被林芝地委、行署评为2008年度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西藏林芝地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农场党委书记黄伟平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优秀。农场集体经营性纯收入40余万元,职工人均收入15000元,全场人均收入6620元。
在察隅农场第五批援藏工作组的努力下,察隅农场新农村建设项目顺利完工,该项目由广东省财政和佛山、江门两市财政共同援助,总投资1050万元,为广东省第五批援藏项目中单个投入最大的项目。项目包括大型晒谷场、安居房、综合种养基地等,夯实了农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解决了农场长期以来电信、电视、互联网不畅通等难题,改善了农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干部职工生活质量,增加了农场和职工经济收入。新农村“造血”项目直接增加农场集体年租金纯收入15万元,并对周边乡镇的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深圳市福田区城管局调研员、察隅农场党委书记郑党贞,湛江市畜牧局副处级干部、察隅农场副场长韦建辉,汕头市林业局科级干部,察隅农场场长助理肖国鑫进驻农场。察隅农场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农场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全场人均纯收入6620元到9000元及农场集体纯收入由40多万元到60万元的增长,在农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文化民生扶贫社会工作开展等方面积极推动农场发展。三年共投入援藏资金2700多万元,安排了“察隅农场生态综合养殖基地”、“察隅农场高附加值铁皮石斛实验项目”、“察隅农场藏药材种植”等11个援藏项目。其中,“察隅农场生态综合养殖基地”项目开创了西藏地区成功养殖内地“四大家鱼”的先河。该项目的成功有望改变西藏长期以来从四川等内地输入“四大家鱼”的历史,为西藏林芝地区发展“四大家鱼”养殖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