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把农场建成“幸福绿洲”

——新疆帮扶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见成效
2013年12月24日 09:2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乔文汇

  “这套房子我们只掏了3万元,水呀、电呀、气呀,都通着,方便得很。”从土坯房搬到楼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退休职工巴希丹迁居新家1个多月了,仍难掩兴奋之情。

  皮山农场少数民族职工占98%。最近两年,农场兴水利、盖新居、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发展特色种养殖、地毯编织、沙漠旅游和劳务输出,职工年人均收入增加额在1500元以上。

  皮山农场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的缩影。兵团少数民族人口近38万,占总人口的14.5%;少数民族聚居团场37个,占团场总数20%以上。去年4月,兵团打响了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的攻坚战,已取得良好成效,去年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42.8%,预计今年仍保持较高增幅。截至目前,14个重点帮扶的团场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万多户,棚户区改造1万多户,转移就业近6000人,职工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民生和城镇化建设投入,兵团本级安排专项资金达10亿元。兵团将重点团场、团场城镇运行维护、主体生态功能区专项纳入综合财力补助范围,今年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编制内人均预算补助标准达9万元。

  “大家都在帮我们,不仅有兵团各部门的支援,有北京的对口支援,还有兄弟师市的支援,再加上自己努力,我们的农场很快就会成为幸福绿洲。”皮山农场职工买买提·艾力发展养殖业,搞庭院经济,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对农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扶持14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制定了差别化、倾斜化的政策措施。同时,兵团决定让经济实力较强的一师、六师、八师、石河子大学对口支援三师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二师、十二师、塔里木大学对口支援十四师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各师内部也在开展对口支援。六师确定综合条件较好的6个团场对口支援北塔山牧场的6个农牧连队,位于中蒙边境的这个牧场以前电不通、路难行,不到两年时间,已发展成为现代化小城镇。

  为提升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质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还于日前启动了科技帮扶行动,围绕棉花、粮食、林果、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等方面帮扶14个重点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争取3年内使群众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秦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