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市龙潭八一中学,英语教师李小龙创建“叮当助学网”,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一对一帮扶了400多位家庭困难学子。 范远志 摄
“smile是微笑,laugh是大笑,看着我的嘴型我一起念。”9月2日一大早,湖南湘乡市金石镇龙潭八一中学老师李小龙便开始了新学期的课程。他就是“叮当网络助学爱心直通车”博客的创建者,自2007年创办至今,探访了400多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网络等平台先后募集200万元善款,资助了700多名山村贫困学子。
用儿子小名“叮当”创办爱心直通车
李小龙的助学念头来自2006年的一次家访。那年年底,李小龙班上一名女同学李兰没来上学。为了解情况,放学后,李小龙直奔学生家里。到她家后,才知道她与70来岁的外婆吃住在一起。原来李兰老家在江西,7年前,爸爸得了精神病,她被送到湖南的外婆家。现在,妈妈在温州打工,微薄的收入只能够照顾李兰的姐姐,她却面临着辍学的无奈。这一切让薪水微薄的李小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小龙登陆本地的论坛,看到网友所发布的各种求助帖。这种做法给了他灵感,于是他将前一段时间去贫困学生家庭家访的见闻发布在网上,并附上所拍照片。没多久,一个网友和他取得联系并表示愿意资助该名学生。这件事让李小龙感受到网络的强大力量,同时也种下了利用网络进行助学的种子。
2007年年底,李小龙用儿子的小名“叮当”创办了“叮当网络助学爱心直通车”。他将自己拍摄的每一个贫困学生的照片、学生家庭情况和走访日记发布到网上,并积极联系资助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200万元善款资助了700多名贫困学子
陈含玲父亲是盲人,母亲一直坐轮椅上面,全家生活一直很贫困。家里有个哥哥,因为经济条件所限已辍学,但她一直很想读书。李小龙得知情况后,骑车到50公里外她的家,进行家访,并把情况发布在网上。
罗艳是长沙某传媒公司的负责人,她在网上无意间看到“叮当网络助学爱心直通车”博客后,尝试着和李小龙取得了联系,聊天后才知道是自己的老同学。在李小龙的牵线下,罗艳对陈同学进行了每学期1000元的资助,至今已三年。
罗艳表示一直想去看看那个从六年级读到初二的女孩,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她认为李小龙“一直坚持联系资助人和学生,是同学中的骄傲。”
在李小龙办公室里,还有不少被资助学生写的感谢信。“我懂得了更多做人的道理,懂得宽容,懂得感恩,感恩我的父母,朋友,老师,感恩那些帮助过我的人,虽然我现在做不了什么,但是我却会始终牢记,或许在某一天,当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得到帮助时,中间可能也有我的功劳吧。”这是2010年,一名被救助的赵同学的感谢信。这些信件在李小龙的办公桌上,积了厚厚一叠。李下龙说现在很少邮寄,会把感谢信拍照传给资助者,以减轻费用。据统计,助学博客通过网络等平台先后募集200万元善款,资助了700多名贫困学子。
李小龙表示,之前没有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每天的交际圈只有老师,现在感觉爱心朋友遍布各地,自己更有责任感去面对这样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就像我今天上课讲的,smile,laugh,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每天早上起来能笑对人生。”他说,不管今后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希望通过大家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们,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联系各地网友 助学从湖南向外辐射
“李老师,我一个朋友会寄500给你的账号,用于资助龙洞小学肖某某,请查收。”9月2日上午,忙了一上午的李小龙一坐下来,网上消息就立马弹个不停,还有很多人添加他为好友。
据悉,博客点击量达到26万人次,博文397篇,共有162个相册,13879张相片。博客从建立之初,便是靠李小龙一遍一遍的走访,一次一次拍照和一字一字地打上去的,期间历经波折。曾有人怀疑他是骗钱的,因为网络社会隔着长长的空间,他从周围做起,先救助周边的贫困学生,然后积累了口碑,得到了所在学校的支持。李小龙在用照片和文字把助学的账目刊登在网上,还有孩子们情真意切的道谢信,终于慢慢化解了网友的不信任。
2008年1月,首笔捐资2000元来自网友“大海”,同月王世英同学获得资助,开始正常的学习。2011年开始,网上不再出现对博客的质疑,2012年各地的志愿者开始陆续加入,一切都步入正轨。
为了方便活动开展,李小龙创建和加入近110个和助学相关的群,已经成为助学活动的重要载体。里面不少是按地区来划分的,比如助学长沙群,助学湘潭群等。“湖南有很多在外面发展很好的人回乡发展,”李小龙说道,“建立地区的群有利于当地的网友监管,参与性也更高。”除了湖南的群,最远在宁夏也出现了志愿者群。他向记者表示,希望这种模式可以在各个地区间复制,让助学如点点星火般传递开来。
采访末期,李小龙表示他还有一个微梦想——湘乡市梅桥镇梅桥小学因为缺少书籍和体育器材,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很单调贫乏,他希望社会能够给该学校捐一个图书室和两张乒乓球台,让孩子们也能感受到书籍及锻炼带来的乐趣。如果您愿意帮助这些孩子们,请和李小龙老师取得联系。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