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楼亲亲"业主忧虑重重 墙根处裂缝可伸进手指

2014年11月29日 09:38   来源:北京青年报    高淑英

  昨天上午,上海浦东新区心圆西苑17号、18号楼的业主收到了关于楼体情况的“专家意见”。“到目前为止,房屋沉降和倾斜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不影响房屋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这是政府所委托权威机构(人士)出具的第二份意见。

  心圆西苑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夏二路1500弄,是上海迪士尼配套的动迁小区。22日上午,业主秦女士最先发现17号、18号两栋楼的楼顶触碰到了一起,这一状况引发居民恐慌,并被冠以“楼亲亲”的称谓出现在公众视野。随后,政府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并组织专家论证。但是,不信任的情绪令居民对“安全”的检测结果存疑。而与此同时,这两栋楼乃至整个小区的房屋租售已经开始遭受打击,一些房客开始退租,业主可能将面临不小的经济损失。

  检测

  墙根处的裂缝可以伸进手指

  住在17号楼15层的秦女士是最先发现两栋楼楼顶触碰的居民。22日上午,她去阳台晾衣服时大吃一惊:“这栋楼怎么跟18号楼挤在一起了,按常理应该有缝隙的。”她让家人上楼顶查看,自己随后也带着相机赶过去。

  楼房有15层,共40多米高,两栋楼的侧面呈“八”字形相邻,相距较宽的部分约有3米,较窄的部分相距10多厘米。从楼底仰望,两栋楼之间10多厘米宽的缝隙在顶部合拢;站到楼顶近距离观察,两个楼角已经挤压在一起,看上去像是17号楼靠到了18号楼上。回到地面,17号楼另一侧的墙根处,已经有裂开的裂缝,可以伸进手指。

  秦女士拍完照片,打电话将情况告知物业:“房子好像倾斜了,我叫他们派人来看一下。但他们说周末找不到人,得等到周一。”

  心圆西苑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夏二路1500弄,是上海迪士尼配套的动迁小区,据网络资料显示,该小区开发商是上海心圆房地产公司,也是上海浦东房地产公司独立核算的子公司。由于是动迁小区,因此许多居民原本就是同村村民,“楼倾斜”的事情很快传遍小区,一些不在这里居住的业主也得到了消息。

  “大家都很着急。”秦女士说。动迁后,她在外面过渡了20多个月,2012年底拿到新房钥匙就赶紧装修,高高兴兴地搬了进来,可现在秦女士很没有安全感,“总怕哪天楼倒了。”

  24日早上7点,秦女士发现有人在楼顶上“看情况”,这已经是发现“倾斜”之后的第三天。物业带着开发商、监理等到现场勘察、拍照。勘察结束后,许多居民随对方到了物业办公楼,但沟通并不愉快。居民要求在楼房确认安全前得到安置,“但开发商代表说楼是安全的,让我们回去住,可他又不肯签字保证” 。

  当时协商的开发商工程部负责人陈彤后来对媒体解释,周一早上接到物业和镇政府的通知后,就和相关方勘察了现场和图纸,还准备请更专业的监测机构来检测。“有居民担心安全不会去休息,我也是在初步勘察的基础上说,至少今天晚上是安全的。”对于居民要求的签字,他觉得“不合适”,而疏散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

  经历了一些波折之后,25日晚上,检测终于开始进行。技术人员在细雨中借着照明灯对楼体进行测量,一些居民撑伞围观,仰头指点着“靠”在一起的楼顶。

  当晚居民们接到通知,川沙镇政府、浦东区建交委等机构会就楼体检测情况召开沟通会。

  沟通

  沟通会在25日晚10点半开始。来参加的居民有的穿着睡衣,有的坐着轮椅。社区负责人叮嘱居民,先听完通报再提问题。

  监测机构工作人员自报家门后通报了检测情况:“初步检测结果显示,该建筑自竣工至今沉降量最大为87.65毫米,小于规范容许值100—200毫米,最大倾斜率为千分之0.68,小于规范容许值千分之二到千分之四,均在规范规定范围内。”

  结果公布后,居民们还算安静。浦东区建交委负责人潘平进一步解读:“根据今天晚上检测的数据,房屋质量是安全的,大家可以放心去住。明天还会组织专家对结果进行评估……”此时居民席上炸了锅,一位居民冲到前面质疑道:“才两年就这样,如果十年呢?能保证一直没事吗?”

  “要相信科学。我们讲的话是根据科学的检测来的,都要负法律责任的。”在应接不暇的质问中,镇领导的解释显得很微弱。

  当晚23时37分,该检测结论也通过“浦东区建交委”官方微博发布出去。除了建筑沉降、倾斜数据外,微博还对成因进行了解释。“对17号、18号两个单元楼顶女儿墙外侧的装饰线角之间发生积压问题,初步判断是线角之间没有预留足够的伸缩缝,由自然沉降和温差伸缩挤压所致;对散水坡裂缝问题,初步判断主要是由散水坡土体沉降引起的,但不影响房屋主体结构。”

  潘平次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考虑到居民的心情,政府委托上海房科院进行检测并得出了初步结论,26日上午还请了七名专家,通过现场踏勘及现场检测提供的数据资料进一步论证,也确认结构上没问题。两年内发生这样的沉降,也属于正常范围。

  微博还通报:“17号、18号楼是同一基础上的两个单元。”建设公司负责人陈彤在回复媒体时解释,这两栋楼这么设计,是为了规避道路红线(道路用地的边界线),其实是一栋楼。居民不认可,要求查看设计图纸。

(责任编辑:彭博)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