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CPI同比上涨2.0%,涨幅创近5年新低。
“CPI涨幅多少合适,并没有一致标准。一般认为,CPI同比涨幅达到3%就是通货膨胀的警戒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涛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CPI涨幅不是越低越好,因为商品和服务价格不断走低将使企业效益下降、经济不景气,最终会影响居民自身。
CPI的统计范围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
八大类消费品在计算CPI时权重不一样,分别为34%、4%、10%、13%、9%、6%、10%、14%。所以,不同商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也不一样。例如,菜价、猪肉价和油价是CPI中的3个关键看点。2014年12月食品价格中,唯蔬菜价格上涨明显,成为带动CPI数字上升的主要原因。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院长宋旭光指出,这种权重划分是根据商品与居民关系的密切程度不断调整后的结果,当然,也会根据问题的关注程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比如老百姓现在在教育、医疗、服务方面投入越来越多,今后为了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居民消费信息,会对权重进一步优化,更加真实地反映CPI数据,因为CPI是综合指数,不及时进行调整,就不能反映现实状况。”宋旭光说。
从民生角度来看,宋旭光认为2%的CPI涨幅处于合理区间,对居民有一定的影响,因为价格水平不高,消费比较稳定,物价上涨压力小。收入同样的情况下,价格下降,生活质量水平会提升,但是不要希望价格一直降低,因为反过来讲,经济增长乏力,收入也会下降。
居住是CPI统计所包含的八大类项目之一,但现行CPI统计的居住支出并没有计入房价。对此,刘涛解释,根据通行的国际标准,一般把商品房列入固定资本形成范畴,即投资产品,不计算在CPI中。另外,商品房购买与当期消费不同步,购买支出与当期实际住房消费不对等,而CPI统计是按月调查即期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化,因此,房价不在CPI的统计范围之内。
“尽管不涉及房价,但包含了住房租金。”宋旭光说,青年是租房主力军,发布的CPI主要数据显示,住房租金一项12月同比上涨了2.4%,2014年上涨3.3%。
“这个数据对年轻人很重要,反映了租房供需市场情况,政府部门可以根据数据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引导租金趋向合理,减轻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这是CPI数据与民生的一种关系。”宋旭光表示。
除了反映房租涨幅,CPI也是就业形势好坏的晴雨表。刘涛认为,CPI同比涨幅在2%~3%之间,属于比较温和的上涨幅度,对于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以及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都具有积极作用。
他分析,如果CPI过低,会导致过度的通货紧缩,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市场销售不振,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强化居民“买涨不买跌”心理,造成企业“惜投”、居民“惜购”和大量资金闲置局面,限制社会需求的增长,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此外,关于CPI与居民对物价感受不一致的问题,在刘涛看来,由于CPI体现的是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总体走势,如果老百姓关注的商品和服务有区别,就会导致不同的感受。另外,由于不同家庭收入水平有高有低,即便是对同一类商品或服务价格变动的承受能力和实际感受也会有差别。
宋旭光对此表示,统计的样本未来也会进一步调整,使得统计更科学合理,减少人们对物价感受不一致的情况。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