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推进国资证券化 交投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上市准备

2015年01月12日 11:57   来源:成都商报   

  刚刚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上提出,要用好资本证券化、资源证券化方式破解融资难问题。

  成都市属国有企业纷纷在上市工作上加快节奏。

  国资证券化

  交投集团已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上市准备,还将着力研究新机场高速等重大交投项目的投融资建设模式。

  商物投集团将选择相应的下属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优化股权结构。

  兴城集团将在金融租赁、设立基金等方面探索新的融资渠道,并计划对青龙湖湿地示范项目引入社会资本。

  1月8日,交投集团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市委经济工作会精神,研究集团贯彻措施,提出了改革发展的“三大攻略”,提出要深挖集团资源潜能、发现资产价值,按照市委明确的资本、资源证券化的融资方向,在权益性融资上想办法,在上市工作上加快节奏。

  交投集团目前资产总量已达436亿。在8日该集团召开的专题会议上,资本、资源证券化成为讨论和学习的重点。

  “融资功能是集团存在的基本价值,更是集团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具体来说,就是要深挖集团资源潜能、发现资产价值,按照市委明确的资本、资源证券化的融资方向,在权益性融资上想办法,在上市工作上加快节奏。“目前集团已经成立专门机构,确定上市工作载体。下一步,要加快股权结构梳理,加快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努力形成上市基本条件。”

  另一方面,交投集团还将着力研究新机场高速等重大交投项目的投融资建设模式,政府与社会合作投资模式以及混合所有制在重大项目投建管中的运用机制,力争扮演在这些模式中的主力军角色。

  交投集团表示,今年该集团还将积极推进企业分类管理,按照功能类、公益类和竞争类企业不同特点,分别从产业发展、经营模式、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管理优化,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活力、提高管理效能。

  同时,交投集团还将推进产业融合转型。坚持传统产业稳定发展,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停滞产业转型发展思路。对公路、运业板块,要抓紧寻求新的替代项目和衍生领域,实现经营持续和产业拓展;对于能源销售、交通信息化等新兴产业,要努力突破现有政策限制、扩大市场份额,力求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对于建设类企业,要采取整合、吸收等方式,争取进入房地产开发、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竞争性领域,由任务承接型企业转型为市场开发型企业。

  商物投

  益民公司变“连锁”

  更好保障菜篮子

  市委经济工作会后,成都商物投集团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组织集团所属企业党员干部专题学习会议精神。

  商物投集团今年将积极探索在内部实现国资与社资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所属国有企业和社有企业统一纳入到新管理序列中;选择相应的下属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优化股权结构,加快混合所有制发展,借鉴先进管理方式、经营方式,提升企业活力。

  “改革经营理念和模式也是提升国企活力的重要措施。”商物投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年内计划启动益民公司经营转型,从资产管理公司转变为农产品终端连锁化经营企业,更好地发挥保障菜篮子供应、稳定农产品价格等方面“惠民抓手”的作用。其下属的凡易物流公司则要转变经营策略,在巩固现有经营基础上,调整业务结构,开展货运信息发布、场内车辆配货、货物运输代理、代理开票、服务配套等新业务;西化公司转变经营模式,从过去简单的“仓库保管员”向为上下游的厂家和商家提供物流咨询、灌装混兑等服务的“化工产品西南分拨(物流)中心、化工原料入蓉公铁联运枢纽、本地制造企业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商”转型。

  兴城

  青龙湖湿地项目

  将引入社会资本

  市委经济工作会后,兴城集团党委随即召开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专题会。兴城集团表示,今年将从全面推进融资工作创新入手,探索新的融资渠道。

  “市委经济工作会对国资证券化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我们今年也将从探索新的融资渠道入手,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兴城集团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集团将在金融租赁、设立基金等方面探索新的融资渠道;并计划以青龙湖湿地示范项目为突破口,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为推动项目投资建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抓紧确立新形势下土地出让管理工作方案,确保满足出让条件的土地尽早上市出让,最短时间实现回笼资金,最大限度实现土地价值。

  此外,兴城集团下属小城投公司还计划,积极推进14个区(市)县50多个乡镇的小城镇开发项目,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先行先试”。具体说来,将启动村公融资项目109个,建设村组道路约507公里,沟渠约47公里。

  成都商报记者 王楠

    专家访谈

  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罗珉:

  国资证券化是国企改革的一剂良药

  2015年,成都市国资委将把推动国有企业上市作为全年的龙头任务,可以想见的是,最近一两年,成都或将有一批国有企业登上证券市场。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意义何在?又会带来哪些影响?成都商报记者昨日就此专访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罗珉。在罗珉看来,此举是目前国企改革的一剂良药,不仅能提高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率,更可以增强整个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为成都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创造非常好的条件。

  可优化国资布局

  对于国企而言,证券化的头大利好是有利于融资。早在2009年,罗珉就受邀参与过上海市的国资证券化制度设计,据其估算,一般来说,国资上市后的融资能力是政府招商引资获得的资本的3倍以上。

  罗珉以2014年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江苏江阴市为例,该市有60多家上市公司,“政府不搞招商引资,只用考虑好如何把融回的资本用好就行了”。

  而在罗珉看来,融资的作用还只是国资证券化后最不起眼的意义所在。更为重要的是,还在于其“疗效”,在他看来,国资证券化还可以提高国有资本的营运效率,改善国企的治理结构,增强资本流动性。

  一方面,国资证券化之后,国企产权将直接由政府控制的单一主体变为多元主体,多元化产权则意味着政企分开,有助于国企形成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

  另一方面,通过国有资产证券化,实现从国有资产国家经营,向国有资产国家运营的转变。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特别是大型央企集团公司,可逐步从经营资产的角色淡出,转变为控股公司,专注于国有资产的资本运营。资产证券化后的国有资产,其流动性将进一步提高。

  其三,资本市场可以发挥国资布局和调整的作用,可以通过增资扩股、借壳上市等方式调整国资在上市公司的比例,将资源进一步向优质的上市国企集中,也可以开展兼并重组,将国资布局到有盈利前景、有利于经济转型和地方产业的布局重点上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为国企反腐提供制度保障

  此外,国资证券化也为国企反腐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据罗珉介绍,国有企业实现上市等资产“证券化”后,国有资产的监管将从原来单一的国资委监管进入到“六位一体”的市场化监管环境。

  “六位一体”是指在国资委监管的基础上,引入以证监会为主的监管机构的监管;引入交易所、行业协会等自律机构的约束;引入保荐机构、会师所、律师所等中介机构的督导;引入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用脚投票的倒逼机制;以及引入媒体的舆论监督。

  这些市场化的监管手段,将使得国企的营运和治理透明化、规范化。如此一来,“游戏规则”将更广泛、更公平,从而有助于国资实现从资产管理向股权管理、价值管理的转变和提升。“有了这些监督手段,腐败已很难滋生,一把手的权力已放到了市场化的监督之下。”罗珉说。

  成都有坚实基础良好条件

  事实上,在地方融资平台继续承压、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背景下,近年来多省市的地方政府都纷纷着力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国资营运收入将成为未来政府最重要的“钱袋子”。据媒体估算,至2015年末,全国各地地方国有资产证券化规模有望比目前增长5.3万亿元。

  据罗珉介绍,上海市早在2009年就在全国最早提出“国资证券化”,当时其国资证券化率仅为5%左右,而在2012年就实现了国资证券化率超过30%的目标。相比起来,如今的四川好比当年的上海,目前四川的国资证券化率也不高,“全省不足1%”,上升空间非常大。

  而就成都而言,国资证券化更是拥有很好的基础和优势。一方面,成都的工业基础非常好,近年来,成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都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另一方面,成都近年来的国企改革改制,实现了国有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前提———国有资产资本化或者股本化;国有资产的优化重组,实现了国有企业的强身壮体;通过发展金融中介机构产业链,为国有资产证券化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成都商报记者 汪玲

  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

  国资证券化 成都国企有很大空间

  “成都国有企业已经有几家上市,但相比总量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有推动国企上市的基础,但需要通过集中优势项目,优化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多种具体制度来推动。

  “成都国有企业体量比较大,已经有几家实现了上市,但还有很大空间。”盛毅指出,成都市国资企业主要集中在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然如兴蓉投资等公司已实现上市,但还有很多国企并未实现上市,相对整个成都国企体量来说,资产证券化率还很低,有很大发展空间。

  盛毅认为,国企有相对较大的经济总量,但负债也相对较高,有必要通过上市扩大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来支持城市建设。

  “上市的方式有很多种,其实现在问题是,国企如何壮大自身实现上市。”盛毅说,第一种方式,已经有上市公司平台的国企,需要考虑如何把更多的优质项目注入到上市公司;第二种是培育新的上市公司,通过IPO实现上市;第三种则是通过收购兼并收购。

  成都商报记者 吕波

  他山之石

  国资证券化,主要是资产注入、集团整体上市以及借壳上市等多种手段,如何选择符合自身的路径?上海和广东属于此次国企改革的领头羊,他们的国企改革有哪些借鉴意义?

  上海:

  国资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

  上海市是国企改革“排头兵”。2013年12月上海公布了国资国企改革“20条”,而去年9月26日印发了《市国资委委管企业战略规划管理办法》,试图通过3~5年时间,努力成为全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形成新的国资布局———将国资委系统80%的国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

  证券分析人士指出,上海国企具有总量大、实力强和对地方经济作用显著的特点。上海国资系统企业占据了全国地方国资资产总额的1/9。它选择的路径是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这是上海在推进国企改革的关键词。按照上海“十二五”规划,国资证券化水平要达到40%以上。

  广东:

  年底国资证券化率突破60%

  广东省国有资产总量大,上市公司较少,目前广东国资证券化率仍游走在20%之下。广东国资委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力争到2015年末,国资证券化率突破60%。

  平安证券指出,广东的国企改革有借鉴意义。“传统产业在引入战略投资者、股权激励、资产重组领域有看点;国有资产进行平台化、资本化运作,同时着力推进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推动企业上市发展;公共服务类企业重组做强,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资本市场的机会在于资产的定价、资产整合和引入战略投资的新预期。”成都商报记者 吕波

  原标题:交投成立专门机构 负责上市准备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