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的实质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均衡城乡公共资源,让城市和农村有同样的待遇。刚刚过去的一年,成都加大改革力度,各项进度已经在全国领先: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民的财产权利,让农民的资源能转化为资本;构建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立健全现代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让农民自己能够当家做主;完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让农民能够享受和城里市民一样的配套待遇……2015年,我市将继续努力,争当全国全省统筹城乡改革排头兵和领头雁。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盘活土地资源 让“红本子”变“红票子”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是拥有上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色,正是基于这一市情特征,在较早一轮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成都市率先在全国试点确权颁证。据统计,到目前全市累计颁发各类产权证和股权证共计883.54万本,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
确权只是成都统筹城乡迈出的第一步,如何让手中的“红本本”变成“红票子”才是更为核心的问题。记者在金堂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园进行了探访。
一条双向6车道的柏油马路,连接起金堂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园一期的100亩起步区工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在坡地上建起。修厂房的土地,是金堂县竹篙镇红观音村和老虎寨村的集体建设用地,业主则是两个村的村民。村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农户自愿以土地入股、自主实施的土地综合整治节约的指标入股、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开发,先后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资产管理公司和项目运营公司,建设标准化厂房出租,并建立起“产权入股,民主管理,公司运作,按股分红”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竹篙镇的土地资源就此被盘活,使群众从一次性转让收益转向以土地入股长久的财产性收入。
鼓励农民以产权为纽带组建资产管理公司或土地股份合作社自主开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郫县古城镇指路村农民采取自主融资、自主整理、自主建设、自主发展、自主分配的“五自模式”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确权之后,围绕解决“地该怎么用”构建长效机制,我市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如今,成都农交所累计交易额已达411亿元,交易量居全国同类交易所第一。
同时,成都还围绕解决“人往哪儿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城乡人口合理流动。在围绕解决“钱从哪儿来”上则推进农村投融资和金融体制改革,目前已培育形成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78家,创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仓单质押等金融产品,抵押融资累计达90亿元。
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7903名职业经理人 让农民种田更加科学
大春丰收之后,新都区新繁镇高院村4组村民刘金贵仍在地里忙活,但地里种的不是自己的庄稼,而是明学川芎合作社的中草药。自从高院村周边引入蓝莓园、百草园、尚作有机蔬菜园3个大型一三互动产业项目后,在自家门口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用村民的话来说,在合作社务工,不仅每天有80元的务工收入,还能就近照顾家庭。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民不仅身份发生着转变,连就业也从自负盈亏到务工挣钱转型发展。而成都广袤的农村土地上,还催生着越来越多的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
崇州市隆兴镇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他管理着1000多亩田地。完成合作社每年制定的生产计划,王志全能够分享两成的收益,年收入8万—9万元。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进程中,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创新解决了“谁来种田”“科学种田”的问题,为此,市农委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试行意见,并联合财政局、科技局、人社局等出台了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评价管理规定,建立起一套完整严格的考核管理体系。2013年以来,我市每年安排农民培训专项资金1200万元,其中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资金500万元,对农业职业经理人领办、新办生产基地给予补贴,支持他们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对个人应缴的20%缴费基数,由财政补贴12%。
如今,崇州试验的星星之火已在成都形成燎原之势。目前,我市已有农业职业经理人7903名,他们活跃在全市19个区(市)县的田间地头,在现代农业中大显身手。
围绕老百姓最在乎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在我市规划建设了10个集中连片十万亩规模的粮经产业新村建设成片推进综合示范基地、6个集中连片两万亩以上规模的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和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我市也积极探索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大园区+小农场”等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总结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形成了青白江区福洪乡的农业托管经营模式、崇州市集贤乡的农业共营模式、彭州市建立蔬菜产销协会引领合作社发展等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实践,初步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目前,全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346.2万亩,土地规模经营率达54.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多项公共服务 让农民变“市民”
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是“人”。让农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服务,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
龙泉驿区大面街道龙华社区是一个农民集中居住小区,这里不仅有社区服务中心、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还成立了腰鼓队、舞蹈队、女红队等15支社区文化队伍,社区还按照“专业社工+志愿义工”的服务模式,面向老人、青少年、妇女等不同群体开展个性化文化服务。
双流图书馆新馆,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是当地群众文化休闲、全民学习、社会教育、学术交流的中心。为了方便农村群众借还图书,部分乡镇文化站图书室还将被打造成为县图书馆的分馆,实现通借通还。
……
让农村居民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服务,获得一样的社会保障,这些都还仅仅是成都完善社会保障折射出来的一个具体呈现。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村级公共服务,积极引导自治组织将资金重点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维护、治安巡逻等事项,加强对新农村综合体、涉农社区集中居住区、老旧院落等重点区域的服务管理,促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随便走进成都农村的一个新型社区,这里不仅有漂亮的形态,小区内还有物管、保安、保洁员,并设立业主委员会,“楼长”“楼管员”“议事会”这样的现代词汇会突然从村民的嘴里蹦出来。
汤雷 本报记者 粟新林
原标题:深化改革 争当全省统筹城乡改革排头兵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