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成都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 将坚持"小街区规制"

2015年01月16日 09:20   来源:成都商报   

  前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唐良智在调研全市城市规划工作时强调,要坚持独立成市理念,强化轨道交通引领城市格局作用,加快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

  来到成都市规划馆,唐良智先后察看了“全域成都”、“生态成都”、“产业成都”、“城乡统筹”等展厅,并听取了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汇报。随后,唐良智在市规划局主持召开工作座谈会,与相关负责人深入探讨城镇体系、用地结构、生态体系、交通路网等规划问题。

  结合调研实际情况,唐良智表示,我市城市规划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整体水平高,尤其是生态区规划控制力度大,城市设计理念具有前瞻性。他强调,城市发展,规划要先行,尤其是规划好交通体系至关重要。在下一阶段的工作推进中,要紧紧围绕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和我市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穷尽智慧谋篇布局,站高谋远抓好规划,既要有高远的战略考量,又要有严谨的技术把关,系统谋划好城市的道路交通、产业布局、功能分区和公共服务,为城市未来发展拉开框架、打牢基础。

  唐良智指出,“摊大饼”式的传统规划思维很容易使成都这种特大中心城市陷入“大城市病”的困局。要应对这一难题,就必须按照独立成市的理念,构建起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特别是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市要形成自成体系的城市构架,合理分工各自区域内的交通、人口、功能和产业,在有效疏解中心城区压力的同时,也使城市群实现合理经济规模,能够自然循环。同时,要加强生态隔离带建设,让一条条“绿丝带”成为主城与新城、新城与新城间最鲜明的分界线。

  唐良智强调,在城市规划中也要坚持“交通先行”。要抓紧完善市域交通规划体系,优先发展以大容量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公共交通骨干体系,提升市区公交分担率和全域互联互通水平。同时,加大对外大通道的规划建设力度,真正形成“内畅外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就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唐良智提出,一定要坚持“小街区规制”,强化生态、宜居,用网格化马路对小尺度的城市空间进行覆盖,疏通城市毛细血管,打通城市内部“微循环”,突破由主干道所围合而成的超大“封闭街区”,增强城市的可步行性、通达性和人情味,缓解宽大干道带来的交通拥堵。

  唐良智还要求,在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要注重保留城市文化根脉和历史发展年轮,尤其要注重历史古迹和工业历史的保护,以进一步增强市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还要坚持规划的刚性管理,加强规划执行的督促检查,确保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约束力。

  副市长刘守成,市政府资政黄平,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门生参加调研。

  原标题:规划引领 交通先行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城市群格局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