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平台清理、城投债发行锐减 地方政府或"钱紧"

2015年01月27日 17:5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金微

  通常,每年一季度是各地方政府谋划全年资金计划的重要时点。但眼下,在土地财政不景气,地方融资平台大举清理的背景下,城投债的发行也直线下降,地方政府可用资金来源紧张。

  高盛亚洲投资管理部董事总经理哈继铭日前公开表示,目前,中国的债务率也在大幅度提高,中国经济的走势,似乎要在增长与债务稳健之间做出一个平衡,或做出一定的组合选择。

  上海财大教授郑春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地方债券发行规模不确定,而平台清理又不让借钱,地方融资良性的大门没有打开。

  社会资金对PPP仍在观望

  据《证券时报》近日报道称,目前,已有12省(直辖市、自治区)召开了地方“两会”,其中,多地下调了2015年GDP的增长预期。

  有地方官员表示,2015年下调GDP增速预期的原因之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面临下行压力,由于财政收入减少、加上融资平台清理,地方政府可获得建设资金来源有限。

  过去,城投债一直是地方基建建设资金的来源。不过,在地方债被清理的背景下,城投债发行经历严冬。Wind数据显示,2014年10月,共有109只城投债,发行规模为1284.7亿元;到了12月,发行数量骤降至56只,规模缩减为729亿元。进入2015年,目前城投债的发行数量只有十几只,发行规模在100亿元左右。

  目前,为了缓解政府债务压力,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市场化,国家层面正将PPP模式作为地方基建资金建设的主要来源,而地方政府顺势推出了万亿的PPP项目。不过,这种模式尚未大面积推开,社会资金对PPP模式仍在观望。

  最近,一名为地方政府作城投债审计的会计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城投(公司)很尴尬,清理债务致发债基本暂停,“而PPP项目成功的少,因为很多社会公益性资产需要社会资本对政府跨年度预算和债务限额认可才行,最起码城投(公司)对当地政府的信用是认可的,在社会资本不认可的情况下,城投(公司)还是能做很多事,其作用不能忽视。”

  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姚余栋近期撰文称,如果用简单的 “一刀切”方式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将对地方基础设施投资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根据新预算法和相关文件精神,融资平台公司将不得借政府名义举债,也不能借助政府担保融资,其市场融资能力将大幅下降,这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

  余栋表示,如果地方债管理相关工作推进过快,短期内彻底关闭融资平台公司等预算外融资渠道,而地方发债政策不做及时调整,可能出现短期财政紧缩,并诱发区域性金融风险。

  中国面临投资过度等问题

  中金公司的测算显示,截至2014年末,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约为21万亿~22万亿元,相比审计署此前发布的截至2013年6月底的数据增长约20%。以城投债为例,按最宽泛口径计算,城投债约5.6万亿元,推算显示,2015年有6000亿规模的偿还压力,并在2016年进入到期高峰。

  不过,央行及国家统计局等部门负责人就中国债务问题曾作出表态,总体基调是债务总体可控,但地方有局部风险。

  对中国而言,2014年,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拉开序幕的一年,也是中国宏观经济沿着“新常态”轨迹持续发展的一年。

  哈继铭日前在一场演讲时说,全球经济2015年的增速和2014年相比,将有一个明显的加快,但中国可能会要慢一些。“主要是因为前几年经济快速增长积累下的一些问题需要消化,产能过剩、债务高、房地产供应量大,这些行业都会经历一个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的过程。”

  哈继铭说表示,中国经济现在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三过问题,即投资过度、债务过重、地产过剩,这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经济很难进入健康轨道。

  随着投资率的上升,中国的债务率也在大幅度提高。根据哈继铭提供的数据,中国全社会包括四个经济主体(家庭、企业、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2013年占到GDP229%;另一方面,投资效率也在不断下降。

  哈继铭说,中国经济的走势,似乎要在增长与债务稳健之间做出一个平衡,或做出一定的组合选择,如果增长太快,债务会过高。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