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继续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人大代表、北京丰台科技园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亚辉透露,大红门地区仅10%商户愿意搬迁,目前产业疏解需配套政策支持。
会上,陈亚辉表示,在对大红门地区产业疏解情况的调研中,发现该地区目前存在三类问题。陈亚辉还针对每一类问题提出解决方式和建议:
(一)部分市场用地基本符合规划要求,市场主体外迁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大红门地区有此类市场13家,总建筑面积约101万平方米。由于长期在此经营,市场主体和商户外迁的积极性不高。
建议:政府应在土地和规划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建议适当增加容积率,发展符合首都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的新的业态。
(二)部分市场建在国有企业的土地,现状不符合规划要求,市场主体不愿意退出。目前,大红门地区有此类市场14家,建筑规模约31万平方米。部分市场为原国有企业国有工业及仓储用地,多为企业经营,不景气之后,由外部人承包并私自改造成为批发市场。
建议:这类市场由市国资委牵头协调国有企业,明确此类市场处置方式,通过局部规划调整,给予其转型的成本,退出现有的市场业态。
(三)部分市场用地性质为集体土地,由于城市化缓慢,村集体没有形成新的产业支撑。目前大红门地区有此类市场18家,建筑规模约24万平方米,主要集中于时村、东罗园。
建议:今年启动的时村、东罗园改造项目已列入全市棚户区和环境整治项目目录,希望有关手续能够继续简化,并全市纳入统贷平台,给予融资的支持。同时,建议适当提高拆除集体产业的补偿标准,便于优先启动市场拆除工作。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