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三条线”打造小政府大社会

2015年02月03日 13:22   来源:湖北日报   

  每天诞生6家企业、每天引来3位高层次人才圆创业梦、每年30%的高速增长……作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素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高新区正通过“管委会服务基层、园区服务企业、街道服务群众”三条线,打造“小政府、大社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光谷人”创业落户。

  全员聘用 变行政管理为公共服务

  “没想到东湖高新区这么信任年轻人,把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由我负责。”余季生2012年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如今已成为正科级“干部”。

  但余季生的身份并非公务员,只是聘用制。自2011年起,东湖高新区实行全员聘用制,每年从高校招聘一批优秀青年,这些聘用制“高材生”被顺利分到适合的岗位,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在一次正处级岗位竞聘中,两位年轻博士竞聘成功,成为两个重要部门的负责人。在副科级岗位竞聘中,最后选出的15名干部中有14名年龄较轻、学历较高,能够独当一面。“实行全员聘用制以后,公务人员的心态有了很大变化。”东湖高新区组织部副部长周煜说,“能者上,庸者让”成为一种共识,达到“将最适合的人放在最需要的岗位上”目的。“兵强马壮”之后,东湖高新区大刀阔斧进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服务特区”,建设联合办公中心,实行“阳光新政”,促进政府职能由“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全面公开审批事项、办事流程、审批时限、行政收费事项、部门职能与负责人等信息。“以前办事经常来回折腾,现在中心集中办公,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中旗电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真正享受到“被服务”的感觉。

  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胡立山说,光谷的创新发展关键是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只有打破编制身份等壁垒,改革才能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才能激发全员的创新活力。

  干部下沉园区当“保姆”

  “困扰我长时间的问题,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见到记者时,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所总裁黄士昂笑着说。之前,生物园区交通不便、商业不发达,员工出行受阻,吃饭也成“老大难”,他便把问题反映到园区办公室。

  东湖高新区聚集着两万多家中小企业,经常面临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服务企业,东湖高新区将全域划分出光谷生物城、未来科技城等八大园区,把原来坐在机关里办公的干部“下放”到园区基层,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

  为了引导和服务企业致力于科技创新,东湖高新区专门推出“领军企业推进计划”,指定专人上门服务,在政府采购、融资等方面提供集成化的政策支持。入选企业可通过“绿色通道”上市,并在增发股票、金融租赁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持。

  2014年,东湖高新区完成企业总收入8526亿元,同比增长31%。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中,综合排名已上升至第三位。

  打通“感情上的最后一公里”

  家住东湖高新区龙泉街升华村的老人范友富最近心情顺畅,以前忙前忙后要办的老年证,现在几分钟就在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顺利办好。升华村地处武汉、鄂州交界处,位置偏远,去七八公里外的街道办事,来回一天还不一定能办好。

  如今,依托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两个平台,村里改建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便民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低保救助、劳动保障、准生证等一站式服务。

  按照“办事在街道,活动在社区”的原则,东湖高新区制定“街道服务百姓清单”,共分为16类31项,并通过便民服务大厅公示,确保居民可以就近办理各项事务。

  同时,东湖高新区大力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截至目前,区内已有2300余名党员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通过面对面的服务,打通“感情上的最后一公里”。 (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