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不断的全国“两会”,再次被来自成都的一个构想引爆。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全国两会上获悉,成都首次提出由国家规划,成都、重庆、西安、昆明四城构建“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以此更好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互联互通。
事实上,成都提出这个概念筹备已久,并对此设想进行过细致调研和深入思考。如果把“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规划叠加后,会发现打造成都、重庆、西安、昆明构成的“菱形经济圈”,恰能增强互联互通功能,形成紧密经济圈,发挥区域优势,推动西部更好发展。
提出构建“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成都还有另一重考量,“形成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这是一个事关中国西部未来发展全局的战略布局。
而在国家层面,如何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铿锵答案: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成都、重庆、西安、昆明四城如何准确定位、抢抓机遇,这考验着当局者的智慧,而“菱形经济圈”的提出,也立即引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以及相关研究学者的讨论与共鸣。
【成都】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大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罗霞:菱形经济圈带动面更广
菱形经济圈是成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谋求整个西部的发展。就成都而言,一带一路讲的是带,如果是菱形的话,带动的不仅是一个带,而是一个面的发展。依托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加快西部的建设,这个平台更大,惠及的人更多,带动的面更广。
在构建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时,成都应从中担当起牵头的作用,争取国家层面对这一菱形经济圈的认可。同时,要加快这个区域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的分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李铀
要考虑整合各自产业优势
成都具有强劲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也积极承担着推进改革的重任,尽管地处内陆,但却有很好的开放基础,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在成都召开,全球500强企业纷纷落户成都便是明例。对四川而言,要推动经济区的发展就要把四川自己的事做好,这样才能与周边的重庆、西安等城市建立合作的机制。
经济圈建设,要充分考虑产业优势、整合区域资源、构筑产业合作平台。同时,需要建立快捷的城际交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协调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重庆】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口岸办副主任王济光:成渝在产业发展上要互补
成都和重庆都有国家级的新区,并且同属成渝经济区,双方是一种互补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在合作中获得更大发展。国务院在成渝两地的定位和产业布局上,都是各有侧重,虽然有竞争,但互补更多,双方在合作间共同发展。
长江黄金水道是长江经济带支撑性通道,长江上游的城市更应该加强合作,利用好长江水产,把进出口贸易的便利通道做得更好,这是成渝双方都应该共同研究的。国家推动的长江流域一体化通关为双方合作提供了更好的历史机遇,成渝两地可通过合作体现出内陆经济特色。
从信息产业等方面,成都和重庆各有优势,这是我们共同的产业链,我们应当考虑如何将这共同的产业链做好。同时,成都有蓉新欧快铁,重庆有渝新欧快铁,目前通过阿拉山口出境的很多货物都来自成都和重庆,重庆的货物也经常会运到成都,双方在物流方面的互补是很强的。
【西安】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石英:四地协同发展构想更宏大
多年前在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时,曾有多地专家提出成都、重庆、西安建设西部“金三角”。三地应该在交通网络方面发力,打造两小时经济圈。目前来看,成都、重庆、西安、昆明四地的互联互通、协同发展,构想更加宏大、更具操作性。
成都外向型经济行业发展较好,电子信息业和服务外包发展非常快,现代制造业也具备优势。而西安在航天航空产业、通信产业具备区域优势。成都、西安在产业上既有趋同的技术优势,又有很强的互补性。
成都、西安应该加快公路、高铁的交通联系,迅速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之后,双方应该建立产业发展的协同机制。比如,双方可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的交流机制,让技术优势贯通起来。同时,成都和西安应该加强人才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
【昆明】
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民族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宗亮:成昆在绿色产业经济上互补
成都和昆明在区域发展和产业分工上有所区别,昆明一直打造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中心,这方面昆明更有优势,成都则在人才和技术方面比昆明更好,这可以互补。
另外,四川在工业上优势突出,希望能输出一些企业到云南来。而云南在绿色产业上很突出,可以将热带水果、蔬菜和生物医药等输出到成都,双方进行互补,携手发展。
而全国人大代表、昆明市第一职业中专特级教师李光惠则表示,成昆在文化交流上很有潜力。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