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立垃圾处理长效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015年03月10日 22:56   来源:新华网   胡旭

  “原来都是房前屋后乱倒,堆起来难看不说,天热时苍蝇蚊子乱飞。”说起过去自家的垃圾处理,星光村的田大姐直摇头,但现在她家院子已经变成一个小花园,“多走几步就有垃圾池,院子整理出来就种上花。”

  星光村是四川罗江县农村垃圾治理的第一批试点村,按照“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五步垃圾处理模式,全村539户农家共修建了86个垃圾池,只需2个保洁员就能维护好全村公共空间的卫生。

  星光村村支书介绍,村里从源头上分类减量,农户自己先把纸板、塑料等废品分离留售,不能自行处理的定点投入到附近的垃圾池,保洁员在进一步细分将石块、砖块就近填埋,草木灰集中沤肥回田,这样层层分离,最后只有20%的垃圾需要集中转运处理。

  这是四川建立垃圾处理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包括“罗江模式”在内,四川因地制宜,探索出具有地域特点的多种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地处丘陵地区的丹棱县龙鹄村,打破村民小组界限,根据道路和农户分布修建倾倒池、分类减量池和村级收集站,再由县直接转运处理。并探索出社会化运作模式,由全体村民每人每月出1元钱,加上村集体补贴的方式筹资,将垃圾处理以公开竞标方式承包给村民。

  在位于四川盆地边缘山区的达州市,距离县城20公里内的场镇,采取“镇运输、县处理”方式;距离县城较远的场镇,采取按多镇统筹建区域性垃圾处理场的方式;而距县城更远的高山区场镇,则采取就地卫生填埋的方式,通过“以城带乡、区域辐射”的办法解决问题。

  面对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的现状,四川打响了一场针对“垃圾围村”的攻坚战。2008年至今,包括财政、专项、社会融资在内,四川共投入64.67亿元用于村镇建设和添置环卫设施设备。目前全省建有生活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已达到85%,配备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车辆5万多台、乡村保洁人员2多万人。

  “为防止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始无终,四川先后出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保洁队伍及其工作机制建设标准》等规定,对日常卫生保洁制度、保洁人员队伍、经费保障等进行明确。”四川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制度化是农村垃圾处理的长效保障。

  去年底,住建部要求用5年时间使全国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而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四川,则计划在1年时间内提前完成目标。

  作者:胡旭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