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主题宣传随处可见
潜移默化引领市民诚实守信
为了营造浓厚的氛围,西安加大主题宣传力度,将“诚信”主题宣传融入街头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这些公益广告,还巧妙地融入了本土文化资源——户县农民画,在建筑围挡、LED屏、灯杆广告上,以及主城区、开发区设立的公益广告诚信主题街区发布,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恪守诚信规范。“主题公益广告潜移默化的感染着我们,引领着我们。”有市民这样说。
西安还在不同时间节点,设计相关的宣传主题,引导市民和商户诚实守信。比如“3·15”时,市工商局、市消协会在全市开展保护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征信知识宣传周、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时,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就组织金融机构、征信机构开展信用专题宣传。“全国质量月”里,市文明办还与市质监局举办百家汽车4S店“落实三包规定,提升售后质量”的诚信服务主题活动。开展“文明诚信市场”、“文明诚信之星”评选。
注重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通过经典诵读、道德讲堂等群众性教育平台,融入诚信主题,培育诚信理念。印制“诚信”主题画册向市民发放,创作了独具长安特色的“瓦当拓片”卷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融入其中,用传统文化传播滋养诚信价值内涵。媒体也加大“诚信”主题宣传,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开设“尚德西安”专栏、“讲文明、树新风”曝光台;西安广播电视台各频率、频道及时播出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动态、重大举措和典型案例,对各种失信现象的曝光、批评,形成了有力的宣传舆论声势。
诚实守信 好人引领
平凡岗位上践行高贵品质
不光有主题活动的支持,西安还涌现出很多先进典型,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行动践行着“诚信”二字,成为市民的示范、榜样和引领。
李淑兰是一名餐饮个体经营者。2014年5月中旬,一位顾客吃饭后将电脑包落在了店里,李淑兰发现后就为客人保存起来,本以为失主很快就会回来找,可哪知道这一等就是半个多月。半个多月里,李淑兰每天早晨把电脑包从家里拿到店里,晚上关门时再从店里拿回家里。
一直到6月上旬,李淑兰发现电脑包里有一个电子邮件地址,通过这个地址才联系到了失主刘星。李淑兰说,从发现电脑包的那一刻,她就一心想着要找到失主,“不是咱的东西,再值钱也不能要,只有找到失主我才能心安。”李淑兰也被评为中国好人、陕西好人。
西安的哥陈小明也用行动写下“诚信”二字。去年8月17日,两位乘客将一个挎包遗落在了车上,而里面装着11.8万元现金。面对巨额现金,陈小明没有动心及时送还。从乘客丢失挎包到找到挎包,仅仅用了70分钟。陈小明的事迹感动了众人。
像他们一样诚实守信的还有张小军、李恒欣、盛金兰、詹吉亮等人,他们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彰显了古城的道德内涵与诚信美德。
中小学开设“诚信课”
让诚实守信在孩子心里播种
诚信教育也是西安建设诚信制度的重要抓手,西安把诚信教育融入全市的政风、行风建设,切实加强公务员、企业法人、教师、学生、导游等重点人群的职业道德教育。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以诚立身”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加大师德教育力度,开设“诚信”主题教育课,让诚实守信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播种生根;在中小学校开展“讲诚信·以信立身”主题活动,树立了一批诚实守信先进典型;市质监局在全市开展“质量第一”教育实践活动;市国税局、市地税局持续开展加强依法纳税、诚信经营的宣传教育活动。
同时,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市质监局针对家用汽车行业进行诚信等级评定和诚信公开承诺;市工商局开展“文明诚信市场”创建活动,在临潼区秦俑村和户县李家岩村创建“诚信经营示范街区”,定期组织农家乐经营户评选“诚信之星”,并张榜公布。为全市在重点旅游商贸街区、民族文化特色街区、大规模农家乐开展“诚信经营”实践活动,探索经验、创新举措。
随着诚信制度化建设的推进和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西安市民和外来游客明显能感觉到西安的变化,商户经营越来越规范,市民素质越来越高,行为举止越来越文明。“诚信”也已经根植于人们心中,成为人们为人处事的准则。 记者 郭欣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