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公交司机开车用手机被停职 称母亲生病担心

2015年03月20日 13:14   来源:成都商报     王欢

  “今天下班时间,184路公交车开往大源方向的某位女司机,只要一刹车就玩手机……”前晚7点18分,市民李小姐发微博称,那一路上她和其他乘客都提心吊胆。

  成都商报记者昨天乘坐了这名女司机开的184路公交车发现,她在全程45分钟内,4次在等红灯时拿出手机查看。目前,因违反安全操守,她已被停职。

  乘客反映:

  司机玩手机 乘客提心吊胆

  “如果只是在路口等红灯的时候看,倒也罢了,有时候离十字路口至少还有几十米远,她就开始看了。”在李小姐发到微博的两张照片上,这名女司机被拍下了行驶到南华路七中路口红灯附近时,一边挂着空挡让公交车减速滑行,一边双肘撑在方向盘上双手操作手机的动作。

  “当时是晚高峰,车特别多,公交车起步刹车很频繁,我看她开车开得这么心不在焉,一路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她一‘打晃’就撞了。”李小姐说,从锦城大道经天府一街到大源终点站,这一段大约5公里的路程,司机至少有5次拿出手机来玩。

  “当时车上很拥挤,站在前门附近的乘客应该都注意到了,我还听到旁边有人在小声嘟囔:‘有啥子游戏那么好耍哦,这样开车多危险啊!’”

  记者观察:

  等8次红灯,司机4次看手机

  昨天上午,成都商报记者通过微博上的照片,在桂溪公交站的184路车队找到了这位姓董的女司机。

  昨天上午11点半,记者以乘客的身份上了她的车,坐在前门附近对工作中的她进行观察。在第一个站点停车上客时,董某低头用右手用力搓了搓双眼。而当她驾车行驶到第一个路口,即高攀路-高攀东路口时,尽管红灯计数器显示只有20多秒,但她仍然从兜里掏出了手机,点开了几个微信对话框查看。等到绿灯亮后她才把手机放下,挂挡驾车起步。在驶进“南华路北站”时,还没等把车停稳,她已经一手抓着手机一手握着方向盘,停车后立刻低头看手机。

  据记者统计,在交通畅通的情况下,184路公交车从桂溪公交站到大源村方向跑完全程约需45分钟,共经过20个红绿灯路口。而这一趟跑下来,董某一共在路口等了8次红灯,其中有4次她都把手机拿出来解锁查看,每次几秒到几十秒不等,偶尔还会打几个字。根据记者的观察,她基本上都是在刷微信。

  车队队长:

  司机已被停职,将接受培训

  昨天下午,接到李小姐反映的情况后,成都公交集团星辰巴士公司立即派人进行调查核实。184路车队队长李聪表示,除非遇到车祸等紧急情况,否则原则上公司是不允许司机在车上使用通讯工具的。

  李聪称,公司对驾驶员有明确规定,出车时不论是在行驶中还是等红灯,都不允许司机使用手机,“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行。”他当即通知董某就地停职,除了要写书面检查和再次接受安全培训外,还将在她的工资考核中做相应处罚。“我们也会向公司所有驾驶员通报这件事,敦促大家更重视安全行车。”

  当事

  司机

  “母亲生病做了手术 用微信是为及时了解情况”

  回到车队后,董某承认这几天自己确实把手机带上了车,并不时在开车的间隙收发微信消息。“我母亲前几天在省肿瘤医院做了胃部手术,目前危险期还没过,我心里一直放心不下,就喊家里人有情况用微信随时报告……我当了3年公交司机,这次确实属于明知故犯,我想向担惊受怕了的乘客们道歉,以后再不会了。”

  董母生病的事,也得到了同事的证实。当班调度员边女士告诉记者,上个星期董就跟她说过,想和其他师傅换班,这周尽量不上晚班,好方便去医院照顾母亲。“小董平时工作还是很认真的,安全记录也一直很好,以前没有听到乘客反映她爱玩手机或者开车时心不在焉。”但随后记者向董提出想看看她当时手机上的微信聊天记录时,她并没有同意,“我不想辩解什么,错了就是错了。”

  成都商报记者在四川省肿瘤医院了解到,董某的母亲陈女士曾于今年3月3日在该院门诊做了胃镜切除息肉和粘膜的手术,目前还在康复期。据省肿瘤医院肝胃科的一位护士介绍,胃镜切除息肉手术如果作为门诊手术,术后观察一段时间无碍后患者就可以回家休息,无需住院。

  对此,董某解释称,母亲和自己相依为命,她年事已高,又有三高和糖尿病,自己一直很担心她术后有什么并发症,“我怕医生叫我签字。”

  队长李聪也表示,车队会考虑董某家里的情况,今后重新上岗后会对她有一些人文关怀方面的照顾。(记者 王欢)

(责任编辑:袁霓)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