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价不如黄牛给得高 以旧换新“果粉”却不买账

2015年04月13日 07:44   来源:人民日报    

  “果粉”不买账的背后(经济茶座)

  -许多公益性事业的发展,只有尊重市场规律,企业和消费者才会买账,也才能实现商业可持续

  近日,苹果公司宣布在中国大陆以旧换新,实施“重复使用及循环利用计划”。这是一件有利于节能环保、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好事。但是活动开始后,许多“果粉”却不买账,为啥?“官方回收价不如黄牛给得高!”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当下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市场的窘境——“正规军”不敌“游击队”。我国每年生产大量电子垃圾,一些非法回收处理的小作坊赚得盆满钵满,一些正规回收处理企业反而“无米下锅”。重要原因就在于回收价格:正规企业处理过程绿色环保但成本高昂;非法处理厂用火烧、酸泡等简单粗放方式处理,虽污染环境但成本低廉。

  破解这种困局,恐怕不能抱怨消费者觉悟不够高,也不能苛责企业价格不给力,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尊重市场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促进电子废弃物回收的有效机制。

  政府应当琢磨,如何科学运用“有形之手”调动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不妨“大棒加胡萝卜”一起用:一方面,斩断电子垃圾灰色利益链,严厉打击非法从事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企业和个人。另一方面,我国已建立基金补贴制度,向电子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征收处置处罚基金,用于补贴电子产品处理企业。但在基金扶持力度、资金到位速度方面还需改进。

  企业也应“技术加服务”同发力:如果拥有更先进的处理技术和工艺,能够将废弃物转化为价值更高的新产品,那么正规渠道的回收价自然才更有竞争力,非法链条的生存空间也才会越来越小。企业还要改进服务,比如通过与线上平台合作拓展回收渠道上门取件、公开价格、承诺保护隐私……企业“贴心”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芳心”。

  由于不善于与市场规律翩翩共舞,我们身边有不少具有社会公益性的事情正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比如发展普惠金融,大银行认为成本高没动力做,如果政府对其采取简单的贴息鼓励,效果可能也不会太好。但如果把政策和资金用于扶持适合开展这项业务的小银行,让其有利可图,普惠金融才能真正做大。

  看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公益性事业的发展往往离不开有效的制度安排。只有充分尊重、巧妙利用市场规律,企业和消费者才会买账,也才能实现商业可持续。赵展慧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