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浦发银行将收购上海农商行;此为上海打造浦发银行金融旗舰的必然之举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劳佳迪 于承龙︱上海报道
从来没能以业绩取胜,也鲜少主动发布新闻,在上海的银行“军团”中,脱胎于上海农村信用社的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算是“基因”最特殊的一家。它除了有上海公积金管理中心指定贷款行之一的身份外,外界对其主营业务恐怕只剩下“边缘”印象。
但4月初,素来低调的上海农商行忽然成为舆论焦点。4月1日有消息称,去年收购行动频仍的浦发银行打算将上海农商行20.2%股权揽入怀中,转让方是上海农商行的国资大股东上海国际集团。
消息还指出,浦发银行将采取像去年收购上海信托一样的方式,通过向上海国际集团进行定向增发完成此番并购。
4月2日,浦发银行随即公告澄清传闻。《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随后连线上海农商行,从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处获得“现在没有收到这方面信息”的回应。
浦发银行和上海农商行原是上海国际集团旗下同门,这和去年浦发收购上海信托的背景如出一辙,所以这则事关上海金融国资改革下一站思路的消息还是迅速触动了市场的敏感神经。
不过,记者采访的多名人士都称,即使浦发收购上海农商行成真,也并不能视作真正大刀阔斧的改革,而只是停留在“左手换右手”的加减法,作为金融重镇的上海还需要拿出更多创意。
资本市场对浦发银行收购传闻反应冷淡
从消息爆出到澄清公告发布,相隔一个交易日,但一向看并购“脸色”的资本市场,这次却在官方口径出现前的“窗口期”表现得并不积极。《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4月1日,浦发银行也曾跟随大盘小幅上涨,但整体涨幅弱于大盘,与银行板块其他股票走势相差无几。
有财经专栏作家撰文分析称,这或许反映了市场评估上海农商行资产质量的审慎态度,即使发生并购,对可能给浦发带来的正面影响也保持冷静。
事实上,相比县域农商行,东部沿海地区城市里的农商行似乎普遍存在“水土不服”的短板,其盈利能力并不突出。
“农商行多由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成,全国范围看,经营业绩比较抢眼的还是县域农商行,这些银行融入当地的生活比较充分,与当地企业和政府都有良好关系,对潜在客户有一定的信息储备,又不像商业银行那样经常要走总部决策的流程,但这些优势对东部沿海地区的都市农商行而言,几乎没有发挥余地。”上海银行系统一位高层对《中国经济周刊》坦言。
记者注意到,在全国农商行中,无论是资产还是净利润排名,上海农商行都被踢出前三,总体表现比较平庸。2013年数据显示,上海农商行资产规模排在第四,次于重庆农商行、北京农商行、成都农商行;而以净利润计,也只能屈居于第四位。
这种趋势在近两年更加明显,2012年以前,上海农商行曾一度是国内农商行“三驾马车”之一。
上海农商行近几年的IPO节奏也“慢半拍”。在2013年证监会公布的首批申请上市银行的名单中,江苏省共有5家农商行入选,上海农商行却未现身其中。
在一家高校未公开的评估报告中,记者还注意到,上海农商行的多数指标都表现平平,唯有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可以圈点,体现出该行对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视,但总体经营绩效水平偏低。
上海农商行在“第一梯队”中表现平平
资本市场的冷淡背后,折射出机构和股民对上海农商行并不太“感冒”的态度。相比之下,去年浦发收购上海信托时的风评似乎显得更有激情一些,当时浦发曾一气吞下三块金融牌照,市场普遍认为收购上海信托助其全牌照经营策略再下一城。
另一方面,此前连云港农商行对外公布的不良率高达26.76%,也触发了公众对农商行整体形象的忧虑。而从坏账角度看,上海农商行虽然不能算是烂摊子,但与其他银行比,其不良贷款的控制能力也只是平平而已。
2014年半年报显示,上海农商行去年上半年不良贷款率达到1.29%,北京农商行同期不良贷款率为1.18%,成都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低于1%,而率先公布2014年年报的重庆农商行去年不良贷款率仅为0.78%,从近年表现看,上海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都高于“第一梯队”的其他几家农商行。
此外,虽然目前上海农商行暂未公布2014年年报,但2013年年末,该行涉及制造业和房地产的贷款占比总和超过35%,这两者也是近几年不良贷款的“重灾区”。
横向比较,农商行整体的不良贷款率要比商业银行和城商行高出不少,2013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6%, 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77%,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3%,农商行不良贷款率达到了1.73%。上海农商行虽然优于平均表现,但也并不算优异。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浦发如果收购上海农商行,带来的协同效应主要还是体现在农村金融业务上。据悉,目前上海农商行的子公司包括35家村镇银行,浦发可能会受益于农商行的“三农”业务,以此补充村镇银行的经营网络,扩展自己的农村金融市场。
不过,由于上海早已是综合性产业城市,以第二、第三产业作为主导,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大弱化,上海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上海农商行的主营业务也是与商业银行竞争城市业务为主。
早在2009年,时任上海农商行董事长的胡平西就曾在公开场合透露,由于上海是现代化的大都市,第一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到0.5%,该行真正涉及到“三农”方面的业务不到2%,主要服务对象也是中小企业。
政府主导收购意图明确:打造浦发银行和国泰君安两大金融旗舰
“留给上海国资资本操作空间的本土银行资源本来就很少,没有上市的本土银行只有上海银行和上海农商行,加速布局农商行也在意料之中,圈内关于它的收购传闻其实传了半年多了。”某股份制银行战略部一位资深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据我看,浦发可以从农商行那里获得的协同效应并不一定具有足够吸引力,如果发生并购,应该也是政府牵头,是作为整合上海金融国资资源的通盘战略中的一步。”上述人士对记者坦言。
上海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则对记者分析:“上海金融国资改革核心就是打造两大金融旗舰,一是浦发银行,二是国泰君安,去年浦发在政府主导下收购上海信托,是打造一个专注于盘活存量的金控平台;国泰君安定位是投行,专注于做资本市场的增量。浦发和上海农商行都属于国际集团旗下,从投资角度看,存在某种同质性,并购有其合理之处,农商行应该逐步会纳入金控平台。”
“今年浦发肯定也会出现一些兼并收购,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浦发银行整合的过程,不断梳理上海国际集团和国资委之间的关系,未来上海国际集团单纯扮演投资者角色。”陆红军表示。
现年62岁的上海农商行董事长胡平西已在4月1日宣布退休,目前董事长一职暂空缺。有媒体援引消息称,上海正在物色上海农商行高层管理人选。浦发银行并购上海农商行自2014年下半年起就开始策划,“目前已进入实质阶段,上述人选确定后,并购计划将会宣布。”
据悉,该行单一最大股东为澳新银行,持股比例为20%;第二大股东上海国际集团持股比例为8.01%,上海国际集团还通过上海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公司持有其余12.01%股份,总持股比例达20.02%。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农商行的股东名单中,还有另一位上海本土金融大佬——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下称“中国太保”)。
而在前十大股东中,中国太保持有7%股权,是其第四大股东。不过,太保曾表示,对于上海农商行只是财务投资,不涉及战略层面的合作。
专家点评上海金融国资改革:国资改革≠“左手换右手”
回顾去年,除了浦发银行收购上海信托外,国泰君安还完成收购上海证券51%控股权,太保集团完成收购安信农保股权。
对于上海金融国资改革过程中声势浩大的并购行为,也存在不少争议。有分析认为,上海金融国资改革如果仅仅只是将股权从“左手”换到“右手”,其实并没有表现出太大魄力,关键要看收购以后有没有实际的资本运作。
“国泰收购上海证券后彻底扫清了上市障碍,浦发银行有没有勇气像平安那样实现对另外一家银行的绝对控股,最终实现合并上市?或者通过这个举动推动上海农商行‘跑步上市’?这些才是看点。”上述股份制银行资深人士如是说。
在浦发收购上海信托消息发酵一年多以后,今年3月下旬,浦发银行发布2014年年报时,同步披露了对高管团队的变动,其中,上海信托董事长潘卫东出任浦发银行副行长兼财务总监,被认为印证了浦发银行对上海信托的实质性收购。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直言:“仅仅是并购根本不能叫改革,真正的改革应该针对国企的体制和机制,收购和体制机制有任何关系吗?没有!”
“国企需要改革的真正问题是政企分开的问题,这是体制上的困境,因为我们目前的股东结构基本保持了一股独大,选拔高管的权力最后落实到了党委,淡马锡和我们的金融改革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人才选聘是高度市场化的。” 刘胜军表示,这个问题不解决,所谓金融国资改革仍然不免流于表面,“浦发收购什么资产,归根到底还是浦发,只是业务变大,不能称为改革,国企改革的方向应该是要把国有持股降低下来,虽然浦发股份已经相对分散,政府没有控股,却存在行政干预,比如浦发的董事长是由上海市委来任命的,而不是董事会来讨论。”(实习生曾姗姗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