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16日正式对外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未来将在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个方面,进行强力监管并启动严格问责制。今后一段时间,多部门将联合启动水污染治理“组合拳”,除了依法取缔“十小”企业,“十大”重点行业也面临“清查”。
专家测算,“水十条”实施后,将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元,其中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约1.4万亿元。
“水十条”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
“水十条”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除了对小型造纸、印染、电镀、农药等在内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十小”企业将严格清除外,针对焦化、有色金属、原料药制造等排放强度大的十大行业,行动计划也要求实施清洁化改造,企业必须全面达标排放。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巡视员陈永清表示,从2016年开始,将定期公布黄牌、红牌企业名单,对超标超总量的企业黄牌警告,对于整治后仍然不能达标且情节严重的企业,要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
“我国水污染严重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遏制,区域性、复合型、压缩型水污染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水安全的最突出因素,防治形势十分严峻。”环保部相关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坦言,不少流经城镇的河流沟渠黑臭,饮用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全国477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较差的监测点比例为43.9%,极差的为15.7%。全国9个重要海湾中,6个水质为差或极差。
“很多地方政府只顾经济发展,却忽略了水源地的保护和安全。同时,我们的环境管理不够严格,违法成本严重偏低,很多企业宁愿交罚款也不愿意在环保方面下工夫,不少企业都在超标排放。”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记者。
专家分析称,“水十条”出台后,相应的排放标准有望更加严格,传统工艺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修订后的排放标准,未来治水投资将涉及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既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管网建设及村镇污水处理等四大块,这也是当前国内污水处理的重点领域。记者 杨烨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