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97443号公务专列车厢将搬家 曾载毛泽东等人

2015年05月12日 08:36   来源:山西晚报   

1、97443号车厢外观

2、会议室全景

3、首长室

  5月10日,一个热线电话打进本报,太原市民李先生好奇地打问:“听说北宫花园的那节老火车车厢要搬家了,是真的吗?要搬去哪儿啊?”听了李先生的描述,记者意识到这节老车厢绝对不平凡,已经在北宫花园静立了15年,真要搬家了?

  11日,记者辗转联系到火车的主人耿化喜,在这辆97443号公务车上,听老耿讲述这节车厢的故事,以及它搬家的前因后果。

  1、来历不凡的老车厢快要搬家了

  11日上午,位于太原市解放北路的北宫花园,广场上、树阴下,晨练的人不算多,没有人注意到公园北侧路旁栅栏圈起的一节破旧废弃的火车车厢。偶尔有几个逛公园的居民,会在一块写着“历史的见证”字样的牌子处驻足,打量一下这个庞然大物。

  车厢现在的主人耿化喜,今年55岁。1997年,他偶然购买到这节来历不凡的车厢。2000年,车厢被放置在北宫花园供游人参观,后被太原市政府列为太原1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见到耿化喜后,证实了车厢搬家的事是真的。年内,它将搬到位于东山的牛驼寨烈士陵园内,继续作为教育基地供游人参观。说起这节车厢,耿化喜像介绍宝贝一样骄傲和自豪。

  经我省文物局、博物馆、社科院的多位专家赴北京、大连等地调查、考证后得出结论:97443号公务车是国内现存生产最早的一部公务车,系1935年(昭和十年)由伪满洲国铁道工场专为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特别制作的8辆车中的一辆军事指挥车,当时称“公事车”。车体全长22.8米,自重47.2吨,载重1.2吨,定员13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该车曾载关东军、朝鲜派遣军进入华北,归属中国驻屯军司令部司令官专用;1939年春夏,日本派遣军将正太线窄轨拨宽后,以97443号“公事车”为主的专列拉乘日军第一任山西派遣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进驻太原,成为山西派遣军(第一军)司令部最高指挥官专用车,见证了日本侵华的罪恶历史。

  1945年1月,由它组成的“东行特别快车”行到正太线寿阳段时被八路军太行军区缴获,成为晋察冀解放区领导人使用的军事指挥车,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1949年4月,该车作为“同蒲第一列人民快车”的一员回到太原。新中国成立前,是运送毛泽东等领导人从河北西柏坡到涿州,转乘火车至北京清华园的3个编组专列中的一员。之后几十年,它又成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列公务车中一员。

  2、当年的专用列车到底是啥样

  斑驳的绿色车皮,在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下已裸露出了灰褐色的内皮,车轮胶皮都没有了,螺丝、把手都是锈蚀的。仅从外表看,97443号公务车的绿色车身和早年常见的火车没太大区别,但走进车厢内,便会立刻产生别有洞天的感觉。

  车厢内,会议室、首长间、秘书间、警卫间、卫生间、厨房、锅炉房等设施一应俱全,布局精致巧妙,庄重大方。会议室位于车厢最前方,束起的窗帘与会议长桌旁的椅子同为庄重的墨绿色,暗红色地毯、军绿色沙发均已很陈旧,窗与窗之间的壁灯开关处,镶有一块写着日文“壁灯”字样的标牌。

  沿车厢走廊向内走,地毯上不时可见零星撒放的樟脑丸。老耿说,都是好东西,怕蛀。紧邻会议室的首长间内,最主要的摆设是一张铺着军毯的席梦思单人床,床后的墙面上,悬着一幅尺寸不大的水墨山水画。床头柜上有一部老式手摇电话机,办公桌和椅子靠另一侧墙边放置。

  最有特色的莫过于门侧的柜子。轻轻将柜门拉开,一只折叠式圆形金属面盆便像变魔术般出现在眼前。“关上就像一个普通的小柜子,对有限空间的利用很巧妙。”老耿不无自豪地轻轻拉开展示后又慢慢关上。沿车厢向内,秘书间、警卫间、卫生间、厨房、锅炉房依次排列,所有陈设无一不在触发着人们对过去那个年代的联想。

  这一节车厢现在看起来虽然破旧,但以前可是堪称先进时尚的,要知道,专车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坐的。而且,火车长途奔跑,日常需要的用具在车上都是必备的。

  3、“大块头”搬进北宫花园有喜也有忧

  2000年7月,在太原市政府等有关部门批示下,这节有着辉煌历史的老车厢安家北宫花园。

  当年,“汽车运火车”的壮观场面,附近很多居民至今仍记得。因为搬运工程十分浩大,事先要与公交、交警、铁路等部门一一协调。搬运当天,动用了吊车和拖板车,将其中一辆拖板车的车头卸下,留下车身与另一辆对接。由于车厢体积庞大,吊车吊臂必须充分伸展,但是如此一来力量减小,离开地面的总是吊车,反复多次方才成功。

  让老耿始料未及的是,97443号在北宫花园展出一段时间之后,烦恼接踵而至,甚至还曾两度被“破相”:2001年5月,一群人打架斗殴时冲进车内,砸碎了包厢门上价值7万元的原装玻璃;2002年4月,1号首长间的双层窗玻璃和厨房的单层玻璃又被一名醉汉从护栏外抛扔的砖头和酒瓶砸碎,给这辆有着一级文物身份的老车造成了无法复原的破坏。

  直到后来,这里改造为北宫花园后,情况才得以改善,但是车内却断了水和电,日常清扫又成了问题。更让老耿失落的是,因为地理位置和环境等原因,展出一段时间后,前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少,最终老耿不得不锁上栅栏。

  逐渐地,老耿产生了给车厢搬家的念头,最理想的莫过于将其作为抗战主题博物馆的组成部分展出。今年年初,太原市政府相关部门开会讨论后,最终下文,定下把这节火车车厢搬到牛驼寨革命烈士陵园,这和老耿的心愿不谋而合。“最近,烈士陵园那边正在定地方,具体位置定好了,我就着手找人搬。”心爱的宝贝要有“新家”了,老耿说不出的高兴。

  搬运揭秘

  97443号如何搬家

  “有了当年搬来北宫花园时的尝试,我早就心里有数了。”耿化喜说起不久将要“搬家”这件大事,语气轻松。

  车厢和底部分开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第一步。和当年一样,需要用到的主要是吊车和拖板车,每种最少需要两辆。先把车厢车体和底部台架拆分开,拆分时各种螺丝都得记好原来的位置,以免弄乱了。吊车吊起车厢和其他部件后,放到拖板车上,这就是个技术活,也是最花费人工的一个环节。吊的时候,吊车操作人员和协助搬运人员得协调配合,一次成功,否则,吊不起来或者吊歪了放不对了,都很影响之后的运送。

  车厢内的摆设,原本固定的都不会动,装饰品全部要提前搬下来放好,以免有损坏。所有的陈设物品在各自的房间内包裹好,到“新家”后方便再次摆设。

  人力上,耿化喜说至少需要三四十个人,而且得是懂火车构造的专业人员,或者是熟悉车辆的师傅们。“你想啊,万一哪个螺丝拧下来,放不到原位上去,就会影响整个车厢的还原。”耿化喜说这话的时候十分严肃。

  时间上,当年往北宫花园搬运,用了一天的时间。在预估路程之后,老耿说这次应该会顺利一些,早上开始,傍晚估计就放好了。

  收藏回放

  老耿的火车情怀

  本报曾对老耿收藏这节火车车厢的过程做过报道。

  1997年春,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老耿听朋友说起,太原市一家收购站回收了一列报废的火车车厢,而且还是专列。好奇心驱使下,他匆匆赶到了现场。整个专列共有11节车厢,除两节公务车外,还有医疗车、行李车、宣传车等。重达60多吨的“大块头”97348号已经拆毁,比它稍小的97443号仍然完整。在踏进车厢的一刹那,老耿就萌生了将它留下的念头。一番讨价还价,老耿买下了97443号车厢和97348号上的沙发、地毯等物品。

  之后的两年多时间,老耿几乎将他的全部精力花在了这辆老车上。

  收藏这节老车,老耿读了许多书,如《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日本侵晋实录》《中国铁路建设史》《铁道部专运处四十五年》《太原铁路分局志》,书中但凡与97443号有关的内容,他都细心地复印下来。

  买火车?普通人估计一辈子都不会有这样的念头,为什么耿化喜会这么想这么做?本报记者和他进行了一番对话。

  记者:当初怎么想着要买火车?

  耿化喜:可能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的一种情怀吧。老一辈人亲眼见过祖国遭受苦难,又看到新中国成立的胜利,小时候常看到听到这样的故事,长大后心里总有一种热情。

  记者:“买火车”的这个决定最后是怎么形成的?

  耿化喜:也算偶然,我当时的工作和钢铁、金属打交道多。平时也爱看一些这方面的书,出差坐火车的机会更多,慢慢有了一种特殊情感,对火车像对一个交往多年的老伙伴。我看中了这节车厢后,还得感谢家里人的支持,因为这个“大块头”确实价值不菲,我几乎是倾家荡产买下来的。之后的维护、搬运也花了不少钱,但我觉得值。

  记者:你当时有没有想到这节火车会有这么特殊的价值?

  耿化喜:完全是一个惊喜。我越查找资料越鉴定,越觉得我太幸运了。想想曾经是国家领导人的专列,那种心情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每次坐在会议室的椅子上,我就好像看到领导人在开会研究;走进首长室,就会想到这张床是毛主席曾经躺过的,多么自豪!在各个角落转一圈,就好像他们全部出现在了眼前。现在它是教育基地,能在牛驼寨烈士陵园安家,和烈士们并肩,就是它最好的归宿了。

  本报记者张婉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