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京津冀一体化的实施方案已经落地,交通方面,未来三地将重点打造“1小时交通圈”。有媒体调查,目前家住天津,在北京上班的“双城族”,每月需要有将近2400元的城际列车支出,对于普通白领来说,这样的花销仍然压力不小。看看国外的大城市群中,城际间如何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如何体现交通便利?
上班族在各大城市之间来回穿梭司空见惯,德国成熟的公共交通体系,给上班族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各种交通工具之间的一票全通,最值得我们学习。
《全球华语广播网》德国观察员薛成俊:德国上班奔波族很多,在两个城市之间来回奔波是再正常不过了。德国的铁路和其他有轨交通基本上实现了公交化,四通八达,站台全部都是开放式的,换乘转程都非常的方便快捷,票价相对来说也比较合理。
德国交通实行联盟体系,一张票在相同的路段和有效的时间内可以选乘不同的地面交通工具。比如在波恩买了一张到科隆动物园的车票,可以先坐公共汽车到博文火车站,然后坐火车到科隆火车站,再从那里转地铁去动物园,一票到底。除了学生、儿童等等有票价上的优惠外,德国还有一种专门针对上班族的所谓工作票,相对于普通的月票更加便宜,每月大概在六十欧元左右,而且可以在某一交通联盟内随时随意乘车,比如说科隆、波恩、西格堡等城市都属于莱茵西格交通联盟。工作票的持有人,可以凭票在这些地区随时随地任意乘坐地铁、火车、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非常的方便,所以很受德国上班族的欢迎。德国的公共交通发达,交通费用价格合理,而且还可以从个人税务中进行减免,还有就是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所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跨地区上班,是很多人的首选。
在日本,据日本观察员刘军国介绍,寸土寸金的现实,让大部分上班族都要每天来往于不同的城市或者城区之间,而公共交通价格,也让许多人感觉有些不太容易承受,不过企业会为自己的员工承担很大一部分通勤费用,这让刚刚工作的上班族轻松许多。
刘军国:日本交通费比国内贵不少,坐地铁一站大概需要七块人民币,中心圈各个城市之间交通非常方便,城际列车也是按照战术收费。可能从东京到附近任何一个城市都得二十多块人民币。我的一个朋友今年刚研究生毕业,在东京的新宿附近工作,房子租在了埼玉县,距离大概是27.4公里。从家走到最近的车站大概需要6分钟,然后从车站乘坐城际列车大概是33分钟,下车之后再走8分钟就到了公司。
单程的话,全部加起来大概需要47分钟。这个朋友的通行时间在他的公司属于平均值。记者算了一下,他每天的通勤费用大约需要50块人民币,这样下来每月通勤也得花费1000块人民币。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这也不是一笔小钱。但是绝大多数企业都会提供从距离住处最近的车站,至公司最近的车站的交通补贴。铁道公司推出月票,持月票可以在周一至周五每天从住处至公司往返一次。公司提供的交通补贴正好可以购买月票,月票价格会比单买车票便宜不少。我的这个朋友三个月的月大概是2000人民币。
大洋彼岸的美国,同样有不少人口稠密面积广阔的城市圈,这里的人们如何解决通勤问题呢?美国观察员余浩说:在美国的超级大城市,人们穿梭在地铁、公交、轻轨、高速公路等各种交通工具中,交通高峰期,四面八方的人流涌进、涌出大城市,壮观极了。
余浩:美国城市有个概念叫大都会区,也就是由一个主要城市,周围环绕若干卫星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像我们说的大纽约、大华盛顿、大旧金山等都是这样的。通常主要城市是上班族和金融、政府部门的聚集之地,而生活环境较好的都是周边的卫星城。于是形成上班时车流和人流往城里涌动,下班后人们回到郊区的家中,主城区反倒显得空荡寂寥。
通勤客流的方向性很强,上班一族居住地距离上班地点十几二十公里是家常便饭,每天单程奔波三四十公里的也不才少数。除了纽约、华盛顿等少数大城市的公共交通网络比较健全外,多数大都会地区主要城市与卫星城之间,是靠高速公路来连接。主城市周围经常有高速公路的环线,高速公路网呈现放射性的形状。上班时车流从四面八方往中心涌,往往会在靠近主城区的地方造成堵车,而下班时向四面分散。
纽约的地铁非常的发达,在主城区基本上不用走路超过三四个街口,就会有地铁口。但是在其他的多数城市,如果不开车,就只好坐轻轨或者通勤火车,几十公里也不在话下,单程票价一般在5到10美元之间。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