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石家庄多家银行大额存单低调“试水” 购买者寥寥

2015年06月17日 11:15   来源:燕赵晚报    

  自央行6月2日发布《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之后,备受关注的大额存单终于在近日亮相,储户可以在9家银行办理这项业务了。但是由于尚在“试水”阶段,各银行的大额存单业务都比较低调,利率不高,致使多数储户并不感冒,办理者寥寥。

  30万存一年收益比普通定存多675元

  6月15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九家银行都推出了大额存单业务,机构投资人不低于1000万元,个人投资人不低于30万元即可认购。

  “刚推出的大额存单有两期产品,一期是6个月的,一期是12个月的,储户到网点或者通过网银都可以购买。”工行河北省分行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人员则表示,他们的大额存单有四种,包括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只要有中行的活期账户就可以签约、购买。

  根据央行精神,大额存单的利率由市场确定,即储户存30万以上就可以跟银行谈利率了。但实际上,目前推出大额存单的9家银行利率都不高,最高对应央行基准利率上浮40%,有的还上浮不到40%,与储户的期望值尚有差距。“首期大额存单的利率的确没有太多优势,现在各家银行普通定存的利率是基准利率上浮20%——30%。按上浮30%来算,一年期普通定存的利率是2.925%,30万存一年的利息是8775元;如果办大额存单,一年期利率上浮3.15%,30万存一年的利息是9450元。两个一比较,30万一年期的大额存单也就比普通定存收益多675元。”省会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据记者了解,目前推出的首期大额存单多数是电子式的,可以质押贷款,但还不支持转让。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说,存单都是可以质押贷款的,大额存单也不例外,不过暂时不能转让,因为第三方转让平台还没有搭建起来。对于大额存单的提前支取功能,各银行规定不一,有的银行规定可以部分提前支取,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活期利率;有的银行则规定只能全额提前支取,如果提前支取,按活期利率。

  多数储户不感冒 尚在观望中

  各家银行并没有大力宣传首期大额存单的推出,而是保持低调。记者在中山路、广安大街的几家银行看到,各银行门前的电子屏都在滚动播放理财产品信息,大堂内也多是宣传理财产品、国债和基金代购,大额存单的宣传基本见不着。记者询问一家银行的理财经理大额存单是否可买,这位理财经理说,可以买,但是收益不高,建议还是看看理财产品吧。另一家银行的大堂经理则表示,大额存单应该是有了,但是具体怎么买她还不太清楚。

  多数储户对首期大额存单兴趣不大。记者从各家银行了解到的信息是,首期大额存单购买量很少,储户还是在观望中。一直比较关注大额存单的李先生说,一年3.15%的利率跟他的预期差距不小,他原来还以为至少也得4%。这样的利率吸引力不大,而且如果提前支取,也得按活期利率算,和其他存单相差不大,先等等看吧。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支行行长说,此次银行推出大额存单主要是“试试水”,行里比较低调,不愿意多宣传。估计以后随着产品的成熟,二级转让市场完善起来,大额存单的前景会不错。

  30万存一年数字对比

  30万定存 30% 2.925% 8775元

  名称 利率最高上浮 年化利率 利息

  30万大额存单 40% 3.15% 9450元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