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资金交易将实现“三通”

2015年06月23日 00:00   来源: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讯 记者 温济聪

  在上海自贸区搭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符合上交所机构定位,也可有效提高自贸区的国际化程度

  平台将逐步实现金融资产交易在自贸区内机构之间、区内与境外机构之间,以及区内、境外机构与境内机构之间的顺畅联通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加快了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建设步伐。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李钢6月18日公开表示,证监会将借助中国(上海)自贸区平台,加快推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经证监会批准,上交所将在上海自贸区正式启动筹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李钢介绍说,上海自贸区扩区以后,各类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集聚度进一步提高。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自贸区内现有证券期货类法人和分公司150家,在上海地区占比高达56%,全国占比达到13%。证监会支持证券期货行业借助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平台加快创新发展,为开展跨境金融服务做好准备。

  据悉,筹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探索工作已近两年。早在2013年9月底,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支持上海自贸区5条政策中就提出,要“根据市场需要,探索在区内开展国际金融资产交易”。此外,证监会还在去年5月表示,已批准启动在自贸区内建立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筹备工作。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定位主要包括为自贸区企业的融资提供服务;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与交易平台,使境外投资者参与股票、债券、基金市场等;探索外资参与一级市场,包括引入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境内新股发行询价配售,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代理客户参与跨境投资提供交易服务;探索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上海自贸区内,本外币可自由流通和兑换,不论区内企业还是众多投资者,都存在证券期货产品转让交易的需求及融资诉求。因此,在上海自贸区搭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符合上交所机构定位,也可以有效提高自贸区的国际化程度。

  “该交易平台将服务于金融机构自身并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资金需求,将逐步实现金融资产交易在上海自贸区内机构之间、区内与境外机构之间,以及区内、境外机构与境内机构之间的交易联通,真正实现资金交易的‘三通’。”国开证券资深分析师杜征征表示,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与交易平台,使境外投资者参与股票、债券、基金市场等的定位与作用,将与“沪港通”相得益彰。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建设,将有效控制汇率风险,降低换汇成本,为境内外投资者带来重大利好。”杜征征说。

  “下一步,证监会将借助上海自贸区平台,加快推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李钢同时表示,一是要加快推动资本市场双向投资的政策落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试点;二是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跨境业务,加快创新发展;三是推动证券期货行业加快开放步伐,提升国际竞争力;四是持续推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增强资本市场的整体实力;五是积极探索监管制度和机制创新,有效防控跨境风险。

  “对于上交所筹建的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来说,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也尤为重要。”吕随启说,“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中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提高上交所金融资产活力,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的便利度,便于在上交所上市的企业海外活动多元化,使境内投资者有机会在境外领域实现资产多样化,从而有效提升上交所在世界主要证券交易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吕随启说。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