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座长江大桥撑起三峡宜昌新格局

2015年07月13日 01:15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本报记者 汪志

  对于已有6座长江大桥的宜昌而言,第7座长江大桥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立项,是这座城市的又一个骄傲。

  6月2日,被宜昌市纳入《长江经济大综合交通走廊规划》重点项目的宜昌市伍家岗长江大桥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立项。宜昌现有西陵长江大桥、宜万铁路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枝城长江大桥5座跨长江大桥。位于宜昌城区,距离葛洲坝水利枢纽2.7公里处的至喜长江大桥主桥已于今年5月5日顺利合龙。按照计划,该桥将于2015年底具备通车条件。至此,伍家岗长江大桥将会是宜昌的第7座长江大桥。

  根据《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在现有的基础上,宜昌还将新建红花套长江大桥(暂定名)、香溪长江大桥、白洋长江大桥。

  届时,宜昌市境内跨江大桥密度在省内将仅次于武汉,达到10座,城市快速过江通道和南北交通大循环格局将初步形成。

  内循环大交通即将打通

  对于桥梁,宜昌人并不陌生。从枝城长江大桥开始,宜昌人就进入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时代。如今的宜昌江面,西陵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等早已完成了对长江的跨越。

  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过江通道依然是宜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每天下午五点,是宜昌点军区樱桃园码头与大南门之间的最后一班轮渡。每周六下午的这个时候,宜昌市外国语学校的不少住校学生都会站在趸船上,等待靠岸的渡船回家。对这些学生而言,绕道夷陵长江大桥回家得花费几十分钟,远没有在这里乘船过江方便。但同时,有家长担忧,尽管乘船过江很方便,但安全系数没有在陆地上高。

  点军区的市民要到主城区去购物、消费或者探亲访友,主城区的市民在点军区上班或者办事,目前的主要通道就是夷陵长江大桥。遇到节假日或某些节点,由一座大桥连通江北两岸的交通,已经不能满足宜昌城区发展的需要。

  宜昌由一个江边的小城围建而成,得益于长江逐渐对外开放,成为一座由葛洲坝和三峡大坝推动起来的大城市。但点军区的发展却一直受制于长江,因为过江受到阻碍,在招商引资和发展经济上一直没有起色。

  2001年,夷陵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座投资6亿多元的大桥,是靠贷款修建的,第一次让点军区近距离和主城区相连,也一度点燃了点军区大发展的呼声。可是,收费的夷陵长江大桥依旧让点军区的发展受到局限。直到2011年12月25日,夷陵长江大桥才取消收费。点军区的发展也因此一直远远落后于江北的主城区。

  2015年4月30日,至喜长江大桥主桥顺利合龙。这座横跨长江,连接主城区、西坝、点军的大桥,为宜昌迎来新的发展面貌。

  7月10日,宜昌市住建委相关人士陈峰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根据宜昌的跨江发展战略,至喜长江大桥建成后,整个江南江北又增添了一条主通道,宜昌四大新区的交通形成高效循环,中心城区、点军、西坝、伍家岗等地的经济发展将实现全方位联动,加快宜昌迈入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步伐。

  大桥经济改变城市格局

  逐水而居,濒水而兴,城市的发展往往和跨江大桥的建设结伴而行。

  位居长江中游汉渝中部战略支点的宜昌市,因为三峡工程的巨额投资带来城市快速发展的机遇,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继建成西陵长江大桥(三峡坝区)、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夷陵长江大桥,三座跨江大桥的建成通车,迅速改变了大桥南北两端的交通条件、工业布局、城市规划等,“大桥经济”带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

  由于大桥的建设和建成,改变了有关地区的区位条件,降低了产品和要素的运输成本,进而带来了资源重组、要素流动、信息沟通、市场扩张、产业集聚等一系列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为区域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以及加速发展的动力。

  “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地理及交通等方面的原因,即使是葛洲坝与三峡工程的巨额投资,也未彻底改变宜昌的城市骨架。”老宜昌人王华告诉长江商报记者,由于江北西部多高山峻岭、峡谷深涧,三峡坝区城镇建设并未与宜昌中心城区融为一体。宜昌的城市发展只好在江北一线沿江东进,直指枝江白洋,几欲逼近荆州。国内外游客乘游轮朔江而上,莫不惊讶于宜昌城市在整个长江流域“别具一格”的发展现状——江北沿江拓展,类似油条的带状结构,与长江流域其他大中城市两岸平行发展形成鲜明对比。

  随着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兴盛,像长江三峡南岸这般集平原、丘陵、高山峡谷和河流的良好自然生态,以及诸如文佛仙山、石门古洞宗教旅游胜地等人文资源的地域,必将迎来越来越多的游客。点军巧借夷陵长江大桥、至喜长江大桥的跨越长江,正在致力建设三峡旅游的后花园。同时,科教文卫中心、紫阳工业园、桥边工业园区、五龙城市生态新区也因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历史机遇,正在快速崛起。

  三峡大学教授、社会处副处长田强表示,未来随着宜昌实施的沿江战略、垂江战略,以及跨江发展战略分步实施,将点军区与西陵区、伍家岗区发展成为相互贯通齐头并进的江城模式,“大桥经济”将成为助推宜昌新区崛起的重要元素。

  宜昌区域中心格局初显

  201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湖北长江经济带“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宜昌建成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跨省域次中心城市,将三座跨长江大桥、宜岳高速公路及三峡机场改扩建列入规划建设项目。规划“十二五”期间,长江流域湖北段新增建设13座跨江大桥,宜昌江段就有3座:至喜长江大桥、香溪长江公路大桥和白洋长江大桥。

  田强介绍,从前的主城区、西坝、点军功能分属,主城区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坝以特色餐饮见长,点军为旅游休闲最佳处。以往单一的交通路线,使得人们出行目的单一,也限制了西坝、点军经济社会的发展。

  宜昌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桥梁的贯通和循环线路的形成,为西坝和点军区注入经济活力,同时也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经济发展重心逐渐南移。尤其是点军区地域广阔,城乡一体,必将成为城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规划桥梁的建设,将使宜昌城区经济发展一体化、均衡化等趋势明显。

  目前,宜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着力打造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将文化旅游和现代物流列为与化工、食品饮料、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并驾齐驱的六大千亿元产业。

  上述宜昌市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宜昌市正在全面推进经济总量、城市发展、发展方式、社会建设四大跨越,努力实现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三大目标,力争到2016年,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全地域财政总收入突破8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300亿元,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达到15%以上,力争接近1/6。

  此外,在更广的范围内,以宜昌为节点,统筹推进公、铁、水、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建设与衔接,推动实现市域内交通以及与三峡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全国其他重点城市间交通的互联互通,未来依托10座跨江大桥,全盘托起宜昌的区域中心格局。

  宜昌已建和将建的10座跨江大桥

  已建

  

枝城长江大桥
宜都市
通车时间:1971年12月26日
简要参数:公路铁路两用桥,铁路桥全长1742.3米,公路桥全长1744.8米。
西陵长江大桥
夷陵区三斗坪镇
通车时间:1996年8月
简要参数:公路桥,全长1118.66米,主桥长900米,宽21米。
夷陵长江大桥
西陵区
通车时间:2001年底
简要参数:公路桥,全长3246米,主桥长936米,宽23米。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
东起猇亭虎牙,西接宜都红花套
通车时间:2001年9月19日
简要参数:公路桥,主桥长960米,全长1188米,桥梁全宽30米。
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
伍家岗区
通车时间:2010年
简要参数:总长2518.71米,桥面设计为双轨道,主梁连续钢构跨径达275米。

  

  在建或规划

  

至喜长江大桥(庙嘴长江大桥)
起于点军区规划的东岳二路,止于西陵区西陵二路。
简介:预期总投资28亿元,2012年11月18日开工,工期36个月。
伍家岗长江大桥
起点位于点军区在建的江城大道,终点与花溪路对接。
简介: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工程造价约27亿元,预计建设工期42个月。
宜都红花套长江大桥
宜都市
简介:目前该项目已纳入《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香溪长江公路大桥
位于三峡大坝上游30公里的兵书宝剑峡。
简介:双向4车道,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
白洋长江公路大桥
北岸是白洋镇,南岸是宜都城镇带。
简介:拟采用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100公里/小时的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估算投资约37.68亿元。

  

  合龙后的至喜长江大桥仍在建设中。东方IC图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