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将建世界级城市群生态体系 打造“公园环”

2015年07月21日 14:49   来源:法制晚报    耿学清 祁月

  生态环保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三个率先突破之一,京津冀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将提升到国家层面。

  记者今天上午从北京市园林局获悉,《规划纲要》提出了“国家公园”概念,京津冀地区将以三地结合部分的相关国家自然保护区为试点,建立国家公园,形成环首都国家公园环。

  同时,三地将构建绿色生态隔离地区和绿色生态廊道,形成世界级城市群生态体系。

  “一环” 首都周边打造“国家公园环”

  京津冀三地为行政区划概念,但三地生态环境却是一个整体。如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北京也有雾灵山市级自然保护区,都属雾灵山区域。

  北京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整合京津冀现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构建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

  未来,“国家公园”建设将通过专家的规划论证,先行试点。

  同时,在城市之间、城市与功能区之间,通过大片森林、湿地的规划建设,构建绿色生态隔离地区,形成世界级城市群生态体系。

  到2020年,本市将新增林木绿地38万亩,使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形成环绕城市的大尺度城市森林。重点建设东郊森林公园、潮白河森林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南扩至市界)、大兴永定河森林公园、房山青龙湖森林公园、丰台彩叶森林公园、昌平沙河森林公园、顺义五彩浅山郊野公园、朝阳温榆河森林公园等30处,提升平原地区森林服务功能和宜居水平,形成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森林景观体系。

  “一南” 新建、恢复湿地超万公顷 连接成生态过渡带

  市园林局表示,将以大兴新机场、2022年冬奥会等重要区域为重点,在与燕郊、香河、廊坊、固安、涿州相接壤的通州、大兴、房山等相关区域,加大造林力度,形成京津保地区大规模生态过渡带。

  到2020年,使北京平原地区森林湿地与天津、廊坊、保定三市规划建设的森林湿地有机连接,形成京津保地区大尺度绿色板块和森林湿地群。

  到2020年,在与天津、保定比邻的房山长沟、琉璃河,大兴长子营、青云店,通州马驹桥、张家湾、西集、漷县及北运河通州区域,新建湿地3000公顷;在张承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的永定河、潮白河、官厅水库区域恢复湿地8000公顷,使全市湿地保有量达到5.4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提升到3.31%。

  新增大兴长子营、北运河2处国家湿地公园,使全市国家湿地公园总数达到5个,60%以上湿地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

  “一北” 修复西北部生态涵养区保护水源林

  京津冀西北部是本市的重要水源地,今后,将以生态涵养区建设为重点,持续实施水源保护林建设。

  按照《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合作项目规划》100万亩的任务安排,在2009—2014年完成50万亩造林的基础上,加强张承地区密云、官厅两库上游重点集水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持力度,重点推进环京6县绿化建设,到“十三五”末完成规划100万亩的造林任务。

  同时,增加张承地区森林面积,增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增加水量功能,提高该区域整体生态建设水平,建成京津冀区域第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此外,本市将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河北省、张家口市开展好坝上地区120万亩退化林分改造试点项目,到2016年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探索京津冀退化林分改造协同机制和技术模式。

  “多廊道”

  京津冀绿色生态廊道互联互通

  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交通干线两侧绿化及农田林网建设”和“推进永定河、滦河、北运河、大清河、南运河、潮白河‘六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治理”的任务要求,北京市将重点对贯穿全境并通向津冀的30余条交通干线和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拒马河等四条重要水系进行绿化建设。

  通过加宽加厚、改造提高河道和干线道路两侧绿化带,使交通干线每侧形成宽度在50米以上的永久绿化带,重要水系每侧形成宽度200米以上的永久绿化带,并构建1000—2000米宽的绿化控制范围。

  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绿色生态廊道是一个城市或区域良好生态环境的基本框架,是城市重要的绿色通风廊道和生物多样性通道,三地生态廊道只有互通互联,才能在更大空间内强化其生态功能,形成科学完整的生态体系。

  北京市在全面提升绿色廊道生态防护林质量和景观效果的基础上,将与津冀绿色廊道实现跨区域互联互通,共同构建平原生态廊道骨架。

  其他亮点

  疏解腾退土地重点绿化

  让市民出门500米见绿地

  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邓乃平介绍,非首都功能产业疏解的减法将换来园林绿化建设的加法,腾退用地将更多地用于绿化。

  如朝阳区西直河石材市场,100多万平方米拆迁腾退,80%的土地将实现规划建绿;在丰台区花乡羊坊村绿隔区域,去年以来已完成100余万平方米拆迁腾退,下一步将全部实现绿化。

  结合环境整治拆迁腾退,海淀区“三山五园”园外园片区近14平方公里将实现绿隔地区的集中连片绿化。海淀区上地地区结合拆迁疏解人口,将大面积恢复绿化,目前有20公顷正在实施绿化。海淀区东升乡双泉堡地区是绿化隔离地区与楔形绿地生态廊道的交会点,腾退出的106公顷土地将实现绿化。

  市园林局表示,园林绿化部门将大力在市民身边增绿方面实现率先突破,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增城市绿地2300公顷,让城市85%的市民出门500米就能见到公园绿地。(记者 耿学清)

  相关新闻

  石景山

  率先划定生态红线

  记者从石景山区获悉,该区在全市各区县中已率先启动划定区域生态红线,用红线的方式固化生态环境保护区,使这些区域的开发利用受到严格限制。

  石景山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本市已经启动了生态红线的划定工作,石景山区按照“融合山水谋发展、建设首都西大门”的总体思路,正在构建“山水交融、西绿东引”的生态修复、环境提升的良好生态格局。

  在北京市生态红线的基础上,石景山区委托北京市环科院,对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进行梳理研究,结合区域自身情况,划定了石景山区生态红线保护范围,确定了综合生态功能区、风景名胜区、公园绿地等10个生态红线类型,提出了每种类型的管控措施,明确了部门职责、提高红线内区域林地质量、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等提升辖区生态建设水平的工作措施。将环境脆弱区、敏感区、功能区用红线的方式固化下来,进行更加严格的保护。

  划入红线范围的区域,在开发和利用上将以红线作为底线,用严格的生态红线划定环境保护圈,完善区域生态格局。目前,该区已经组织召开了《石景山区生态红线划定技术方案》专家评审会,方案的初稿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划定的范围和标准比北京市的红线要求更加严格和细化,年底前将正式出台,进一步完善区域生态格局。

  据了解,虽然目前该区的生态红线还没有最终确定,但是仅今年启动红线划定以来的半年时间里,该区已经否决了10个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建设项目。

  另外,石景山区环保局还在全市率先启动了餐饮企业的在线监测系统,目前已对全区43家大型餐饮企业的油烟处理装置的开启以及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在线监测,一旦企业的油烟处理装置没有开启或作用不得力,在线监测系统就会亮起红灯进行报警,通知执法人员处理。(记者 耿学清 通讯员 祁月)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