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每天都见许多人在吃东西
随意吃喝招虫埋隐患
近日,有读者打来电话反映,他经常在地铁里发现,有乘客在车厢里吃东西,有时候食品的味道飘得满车厢都是,有人劝说乘客,结果却换来白眼和责骂。他想呼吁一下地铁车厢是公共场所,乘客吃东西的时候要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也要想到地铁的安全,希望地铁工作人员提醒乘客不要在车厢里吃东西,保证地铁有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
车厢里吃东西
残渣遗撒气味飘散
7月19日和20日,记者乘坐地铁,实地了解了一下相关情况。
晚高峰时段,在地铁2号线的一节车厢里,一对青年男女上车,站在车门边的扶手旁,女子从手中的塑料袋里掏出一个汉堡包咬了一口,然后又凑到男子的嘴前喂对方吃,两人吃得津津有味,肉馅的味道四处飘散。一名四五岁的小孩子看到他们吃东西,拉着身边的大人喊着也要吃。
吃汉堡的男女你一口我一口,男子边吃边喝水,吃得很香,完全不顾身边人投来的目光。地铁到站,有乘客下车,男子马上坐到了空座上,女子站在他旁边继续吃着汉堡。
同样时段,在地铁5号线,上下车的乘客很多。记者在其中一节车厢内闻到一股榴莲的味道,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靠在车厢连接处,捧着一个纸盒吃东西,刺鼻的榴莲味道一会就弥漫了整个车厢,旁边一个上了年纪的大妈嘟囔着“真臭,真臭!”说完后,她向车厢的另一边走去。小姑娘意识到有人介意,于是将塑料袋口扎起来,捏在手里,塑料袋上写着“榴莲酥”几个字。
在地铁6号线朝阳门站的站台上,两名20来岁的小伙子在候车,个子高一点的小伙子从随身包里掏出一个塑料袋,从里面拿出几块面包来,分给同伴一块,自己拿了一块吃起来。上车后两人坐下来继续吃,有几粒面包屑掉到了地上,不到一分钟,两人都吃完了。地上掉了不少面包屑。
站台上吃东西
垃圾箱招蟑螂
记者发现,很多乘客习惯在站台上候车的时候,吃零食喝饮料。
在地铁6号线南锣鼓巷站的站台上,一位大妈坐在站台的长椅上,脚下放着一个小推车,她从包里拿出水果吃起来,边吃边将果皮包在纸里,吃完之后,将垃圾扔进了旁边的垃圾箱里。
一位捡垃圾的老人,弯着腰在垃圾箱里掏出了几个饮料瓶子,放进了手里的袋子里。他告诉记者,每天都在地铁里捡拾废品,经常能从垃圾箱翻出很多吃剩下的东西,比如饼干、面包、水果皮等,有时候,还有打包没吃完的剩菜剩饭。“别提多脏了,夏天天热,吃剩的东西最招苍蝇蚊子了,垃圾箱里蟑螂乱爬。”
在地铁6号线的青年路站的站台上,记者就发现有人在站台上吃冰淇淋。其中一位穿裙子的姑娘,不小心将冰淇淋撒到了脚上,她赶忙蹲下来擦拭,还没擦完车来了,她端着冰淇淋上车了。另外一位姑娘,等吃完了将盒子扔进垃圾箱才上了车。
地铁6号线的一位文明引导员说,地铁里吃东西的乘客每天都能看到。据她所知,北京地铁没有明文规定不许吃东西,所以乘客可以在站台和车厢里吃东西,但是在密闭的车厢里,空气流通差,如果吃的东西有味儿,会影响乘车环境。“我以前看到一名乘客在车厢里端着饭盒吃炒菜,菜味儿飘得满车厢都是,所以,还是注意点比较好。”她说,每天早高峰时段,乘客在地铁吃东西的现象比较多,因为要赶时间上班,所以有的乘客只好边走边吃。前几天有位乘客不小心,将一杯粥洒在站台上,溅得到处都是,很难清理。
记者在早高峰时段的6号线十里堡站外路边看到,很多乘客都在路边的早点摊前买早点,一边吃一边进站。早高峰时段,地铁站台里乘客吃早点的现象比较普遍。
车厢应整洁
乘客需自觉
记者查询了《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其中没有对地铁中能否饮食作出规定,而在之前对该条例草案进行审议时,只是提出:“地铁车厢禁食”条款暂不纳入立法,而是作为乘客守则进行引导和倡导。
地铁6号线南锣鼓巷站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地铁没有禁止乘客饮食的规定,所以,乘客吃东西的事情他们不管,毕竟这是个人的事情,他们不干涉。
在北京站站台上,记者发现一个垃圾箱周围的墙上和地上,爬满了无数只蟑螂,垃圾箱里有不少饮料瓶、塑料袋和食品包装纸盒。一位站台清洁工说,这个站台乘客非常多,每天要清理好几次,蟑螂到处爬,总也清不干净。
读者呼吁,为了保持地铁的清洁和行车安全,希望广大乘客在乘坐地铁时,尽量不要吃东西,也不要随意乱丢食品残渣,共同维护地铁的环境。
采访手记
记者查询了相关新闻,深圳地铁有禁止乘客吃喝的规定,原因是会引来蟑螂老鼠影响行车。该地铁公司解释说,从安全方面来考虑,乘客进到地铁内,保证乘客的安全是地铁公司的首要责任。个别乘客在饮食时,食物残渣、水滴、牛奶、油性食物等洒落到地面和楼梯上容易使乘客滑倒,造成损伤。食物残渣还极易滋生蚊蝇,引来蟑螂和老鼠,老鼠咬断电缆就会造成通讯、信号中断,影响行车安全。也有网站报道有老鼠爬上电缆,导致电路短路,影响行车安全。
一家媒体报道,2012年8月17日早高峰期间,上海地铁1号线一节列车车厢突然出现一只老鼠,引发乘客慌乱,部分不明就里的乘客推搡着逃出车厢。地铁出现老鼠容易引起乘客恐慌,发生踩踏事件。
减少或者杜绝食物的丢弃,可以防止以上这些情况的发生,为地铁创造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
本报记者 杨晓斌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