坍塌位置位于祠堂中部
28日凌晨0时许,海珠区琶洲新村的徐氏宗祠突然发生坍塌,倒塌面积近90平方米。因事发深夜,幸无人员伤亡。据悉,该祠堂是琶洲村2010年拆迁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之一,部分材料为旧祠堂原材料,去年年底正式完工。而本次坍塌的原因仍有待调查。
深夜传来一声巨响
28日凌晨0时,家住琶洲新村的李阿姨沉醉在梦乡,突然小区内的祠堂传来“哗啦”一阵巨响。被惊醒的李阿姨走到阳台,想探个究竟,但无奈外面一片漆黑,只是依稀看到祠堂内似乎有些不同。28日早上8时许,醒来的李阿姨往外望去,发现祠堂中间的一处亭廊已经倒塌,横梁、瓦砾散落一地,场面甚是吓人。“好在是凌晨塌的,如果是白天,村里平时在祠堂打麻将的老人肯定躲不过。”李阿姨很是疑惑,前一晚没刮风、没下雨,更没有地震,这座落成仅半年祠堂为何就塌了呢?
昨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该祠堂建筑呈长方形,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倒塌的位置位于祠堂的中心,类似于中堂的亭廊结构。长约18米,宽约5米,倒塌的面积目测约90多平方米。地面上两根石柱折断成几段,几段乌黑色的木梁横卧在旁,承托瓦片的木梁也暴露在外。此外地面还有大量碎屑、瓷砖。
上午,五六名工人到场,不断用麻袋搬运建筑残骸,直至下午5时记者离开时,现场仍未清理完毕。不时有村民闻讯赶来,交谈议论。祠堂侧门紧锁,工人和祠堂工作人员见有生人靠近便闭口不谈。
据了解,祠堂白天时有年老的村民在内打麻将,晚上有专人值班。坍塌发生在深夜,因此无人受伤。
新祠堂落成仅半年
据了解,徐氏祠堂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琶洲村内规模最大、保留最完好的古建筑。2010年启动的琶洲村拆迁改造项目中,为保护传统文化风俗,旧祠堂在安置区内拆除重建。重建工作由地产公司出资,徐氏宗亲会主导并选定建施工单位建设。
据村民介绍,祠堂按照“修旧如旧”的宗旨,部分材料使用的是原旧宗祠拆卸下来的砖石、横梁。整个建造过程由村民亲自监督,相关建筑材料也是根据村里的风俗文化以及村民的要求建造、调整,以保持原貌。2014年底新祠落成,平时用于宗族活动、婚礼摆酒,最近的一次大型活动便是上个月的龙舟宴。
为何新建的祠堂会突然坍塌?据一名徐姓村民介绍,今年年初在倒塌的位置就有两根石柱存在隐患,因此加钢筋固定。有村民猜测,本次意外很可能还是这两根石柱的问题。
记者随后来到村委会询问,工作人员称该祠堂由徐氏宗亲会日常管理,自己并不知情。现场的祠堂工作人员也未向记者透露坍塌原因。记者拨打了祠堂牌匾上“南秀古建营造”的电话,但对方一直处于关机中。
古建筑平移需谨慎
2010年琶洲村拆迁时,该祠堂的拆迁和重建工作就引起了广州市民热议。有着多年古建筑平移经验的业内人士刘先生称,许多古建筑的建造技艺已经失落,如以前墙壁的砖块是用薄薄的糯米粉粘合,而如今只能用水泥加固,材料热胀冷缩性质的不同,也将导致结构不同。“古建筑平移和修复是一门专业,而绝非现代建筑工程。另外需要专业的古建筑团队进行精密、严谨的施工,绝非普通建筑团队能完成。”刘先生说。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