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值卡、会员卡、健身卡……”26岁的合肥女白领陈阳对近年来陆续办理的16张会员卡如数家珍。如今,像这样“先存钱,后消费”的商业预付卡以打折让利、升级服务为“卖点”,正“占领”着大批市民的钱包。
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单用途商业预付卡行业报告(2015)》显示,去年我国预付卡消费规模达8000亿余元。然而在方便生活、提供优惠的同时,不少发卡企业却频频爆出敛财“跑路”、霸王条款等坑人“陷阱”。记者调查了解到,预付卡备案制度存盲区、征信体系不完善等深层次问题让预付卡“小店老赖”现象频生。
遭遇“老赖”,该如何维权?在一场场消费维权纠纷中,暴露出哪些问题?
预付卡屡成“糟心卡”,“个体户”沦为纠纷重灾区
今年3月中旬,安徽大学在校生小钱来到位于合肥市中心的一家美发店理发,经不住店员推销,充值1000元办理了一张会员卡,可享受剪发五折及其他增值服务。结果一个月后再度光临,却发现这个曾经人气颇高的理发店早已人去楼空。
近年来,各地频频爆出商业预付卡投诉案例。在安徽省合肥市,去年一年关于卡消费的投诉达1850件,其中绝大部分为预付卡消费投诉。今年上半年,山西省太原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指挥中心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012件,其中117件涉及预付卡消费,占投诉总量的11.6%。
长春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钟萍告诉记者,现有的投诉案例大致包括了发卡后“跑路”、擅改服务地点和项目、无法办理退卡退费等现象。记者通过梳理各地典型案例发现,预付卡消费纠纷主要集中在服务业,特别是在美容美发、健身、摄影、汽车美容、餐饮等领域,这其中,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及个体户逐渐成为跑路、纠纷的重灾区。
“小店往往都是借款开业,走在资金链上”,沈阳某连锁发廊负责人李鸣透露,对于刚起步的个体户,发放预付卡可以带来相对大额收益和固定客源,还省去了同等款项的借贷利息。
去年初,王东(化名)在安徽省合肥市大学城附近经营起一家健身会所,百余平方米的店面加上器械总投资在40万元,然而开业不到三个月,会所通过一系列优惠酬宾活动就吸引了近400位会员加盟,入会均储值800到3000元不等的费用,“光是这一项,我足足挣了50多万元,很快回本了”。
钟萍介绍,在长春甚至有的商家刚开业就以豪华的装修、低廉的价格吸引顾客,疯狂发卡、敛财,达到一定数量后“关门大吉”,预付款就成了“纯利润”。
备案无处寻、信用看不到,“小店”发卡难管理
针对各地频出的预付卡乱象,早在2012年9月,商务部就发布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发卡企业在开展单用途卡业务之日起30日内前往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并对相关企业实行资金存管制度,按预收资金的一定比例向商业银行存入存管资金,一旦违规,便可对企业形成约束。今年7月,商务部就修订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向社会征求意见。
“办法要求的对象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并不包括个体户。”厦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薛夷风介绍,这样的备案就失去应有的作用,“因为个体工商户涉及的居民服务业,正好是预付卡消费纠纷投诉最多的”。
根据安徽省商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办法实行两年多来,该省备案的企业只有91家,大部分“小店”处于放养状态。
遭遇“店跑跑”后,小钱曾试着拨打12315投诉,但被告知这家店未进行任何预付卡备案登记,更没有存管资金,“考虑到维权难度很大,想想还是算了”。
现实生活中,小钱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有的选择向各部门投诉,却无奈爱莫能助;有的在媒体上曝光,却只招来一大批同病相怜的观众;有的选择打官司,诉讼代价却不小,“区区小钱不值当”,这样想着再多的纠纷也最终不了了之。
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专家认为针对上述尴尬局面,社会信用体系应该起到关键作用,一方面监控商家各类信用行为,能为消费者提供预警,另一方面针对“老赖”,能够以信用制约,施以诚信惩戒,防止无信商家“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然而现实层面,信用记录却并不容易看到。合肥市公安局宣传科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公安的系统只能查到商业诈骗类案件信息、违法犯罪记录,预付卡纠纷中的行政处罚往往无法收录”,广德县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管科科长刘杰称,工商的信用系统里对于预付卡“失信”除非有行政处罚,否则没有专门记录。
作为信用方面的一个探索,预付款消费逃逸的企业黑名单公示如今在江苏、深圳等少数几个地区试行或规划,相关业内人士坦言,让这样专门性的企业黑名单发挥作用并不容易。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信用管理专业教授吴晶妹认为,现在企业和公众之所以对黑名单制度的威慑力没有太多感觉,主要是因为包括黑名单在内的信用记录应用不够普遍,而且发布不及时、不广泛,公众很难甚至无从知晓。
广泛审核备案、整合征信体系,狙击“小店老赖”还需综合施力
专家认为,杜绝预付卡乱象首先应建立在广泛的备案摸底基础上,将街头巷尾的“小店”纳入监管范围。刘杰建议,商务部门要变被动等候发卡企业上门备案为主动开展备案的执法检查,对投诉和纠纷集中的企业重点开展专项检查。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邱宝昌提出,未来应该制定和实施预付卡发行审核制度。由商务部门负责发卡主体的资格审核,将发卡主体的短期偿债能力、商业履约情况、社会信用水平等要素纳入审核范畴。“尤其要提高发行门槛,改变无序发卡的现状,有效控制规模”。
另外,整合征信体系成为让预付卡“老赖”寸步难行的关键。“未来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各个部门的信用记录应高度共享、串联,预付卡消费不诚信行为也将被纳入社会信用惩戒系统中,‘老赖’们在融资、注册登记、审批,甚至乘坐航班、轮船等交通工具都会遇到麻烦。”钟萍说。
今年1月,央行批准8家民营征信机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吴晶妹认为,给个人征信加上互联网因素,把征信的范畴从信贷领域扩展到了社交等方方面面,这将有助于建立健全覆盖全体成员的信用体系,相关专家亦认为这些市场化征信机构会对预付卡乱象起到遏制作用。
专家同时建议,需加大征信体系的“可视化”建设。据商务部消息,今后通过商务部门备案的单用途发卡企业,可以在其发行的预付卡正面显著位置印制统一的“信用标识”。“要通过更加多元的信用呈现、运用方式,让消费者权益得到真正的保护。”薛夷风说。(记者陈诺、吴昊、彭卓)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