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协警辞职后回派出所盗窃 第4次被当场抓获

2015年09月22日 07:58   来源:现代金报   

  金报讯(通讯员 陈文铮 记者 郑振国)余姚人小江做过派出所协警,但辞职不干了。没了工作后,他就一直呆在家里,做起了无业游民。无钱可花,他居然想到了去自己上过班的派出所偷东西。

  协警偷民警,地点还在派出所里。常人一想到这个,无疑都会认为这怎么可能。但现实中,确实出现了“灯下黑”。小江先后作案4次,前三次轻松得手,收获颇丰,直到第四次出门时跟民警撞了个满怀,最终被抓。

  昨天上午,余姚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案件。

  小江,今年23岁,曾经在余姚公安局河姆渡派出所担任协警。

  今年6月份,小江辞职不干了。由于一直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小江只好待业在家,也没有任何收入来源。

  手头紧的小江想起自己以前住在派出所宿舍时,大家都习惯不关宿舍门,而且自己熟门熟路,应该很好得手。几番考虑之后,小江偷偷溜进了派出所的宿舍。

  今年7月初,小江假装回宿舍拿自己遗留的物件。由于小江刚刚离职没多久,大家对小江的出现没有多加留意。小江发现一间宿舍的房门没有关,就推门走了进去。

  他看到宿舍的床上放着一个黑色拎包。于是,小江就拿起拎包翻找,从拎包的皮夹内找到了1000元现金。

  如此轻松就得手了,这让小江有点喜出望外。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又分别于7月15日、7月20日和7月31日进入寝室进行盗窃,共窃得人民币4100元。

  可就是7月31日,小江“栽”了。当天,他从宿舍内偷到了1000元现金。不巧的是,出门迎面撞上了居住在此的民警杜某。

  杜某看到小江鬼鬼祟祟地从自己的宿舍内出来,联想起7月份以来自己的财物多次被盗。于是,他就问小江是否有拿自己的钱。见状,小江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杜某立刻知道小偷就是小江。一看被识破,小江将还未焐热的1000元现金还给了杜某,还承认自己之前的盗窃行为。随后,杜某将小江移交给公安其他民警。

  案发后,小江及其家属将全部赃款退还给受害人。

  昨天上午,余姚法院对小江的案件进行了审理。余姚法院认为,小江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密手段,多次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判处罚金6000元。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