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国际港奠定了这座城市在长江经济带的地位 牟科 摄
即将通车的叙蔺高速公路将提升泸州对贵州的辐射力 康宁 摄
中新网泸州10月28日电 题:四川泸州欲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龙尾”动力
作者 周亚强
近日,横跨于乌蒙山峦的国内首座山区波形钢腹板连续钢构桥,主体竣工,四川古蔺链接贵州习水的高速通车进入倒计时。而稍早的8月4日,泸州港携手青白江区,成功缔结多式联运协议,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最后一公里”打通。
泸州,不靠大城,距直辖市重庆160公里,距四川省会成都270公里,紧邻云贵两省。但这座偏居四川最南隅,历史上的“边城”近些年却频频出现在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之中。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认为,跨省中心城市的建设是一种创新尝试,也是多省接壤地的发展方向。
从规划说起:长江经济带的“龙尾”动力
长江,像一条纽带,系着半个中国。而长江经济带,则犹如脉络一样,让沿线的十余个省融合成了一体。处于东部的龙头是引擎,那么长江上游的西部,则毫无疑问地需要摆动龙尾,为这条巨龙的游弋,提供动力。
泸州,因酒闻名天下。但她同时还具有另外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坐拥四川第一大港。“在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泸州被定位为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长江主要港口城市。”在交通系统工作多年的泸州市政协副主席梁中元,切身感受到泸州港对于西部经济的带动性。
“四川已经成为‘左手丝路,右手长江’的战略要地,而泸州则是这块要地的门户。”梁中元分析说,泸州港与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青白江区的成功携手,使长江黄金水道与蓉欧铁路实现了无缝连接,全盘激活了一条低成本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展开地图可以发现,泸州还是成渝经济区连接南贵昆经济区走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大西南融入长江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正是因为这一特殊的区位,使其在长江经济带的版图中,有能力承担起“龙尾”的作用。
所谓中心:不仅是领头羊还要向心力
正是因为这“龙尾”的重担,泸州这座曾经的边城,有了一个新的发展目标——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我们在成渝地区规划了四个城市群,每个城市群都需要一个龙头,就是所谓的中心城市。”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研究颇深。
他说,就泸州而言,在站位川南城市群的同时,也可以在边缘区域中心的建设上进行谋划。“多省交汇地由于省会城市无法辐射,经济条件往往较差,国家层面特别重视这些区域的中心城市建设。”陈耀表示,南方省份已在结合部探索共建粤桂、闽粤产业区,长江中游的赣鄂湘三省也在“中三角”的建设上迈出探索步伐。
“长江黄金水道就四川来讲,泸州的条件是最好的。要成为中心,基础设施、城市规模、产业支撑、科技条件都必须呈绝对领先地位,才能对200公里范围形成聚集效应。”陈耀对中心城市的期望甚高。
泸州有梦:5000万人辐射圈的创业定居地
“左有产业基础、右有政策支撑,距离让这座城市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泸州党政主要领导对于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前三季度,泸州地区生产总值969.7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全省第二位;和周边城市相比,泸州的发展已呈快马加鞭之势。
“没有产业支撑,城市再漂亮也是‘空城’。”这是泸州市市委书记蒋辅义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看来,经济发展程度与政府的民生服务和精准扶贫能力息息相关。为此,泸州在中心城区周边规划建设了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和泸州白酒产业园区等三大产业园区,布局了新兴与传统各占一半的八大产业。
1983年泸州建市时,城区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0万。然而,30多年后的今天,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城市品质,泸州已然成为了5000万人口辐射区范围的佼佼者。这里与邻近的贵州、云南、重庆多个县市都已经或即将实现高速相连。每到节假日,挂着川滇黔渝各地牌照的车辆从泸州93公里绕城高速公路8个入口进入泸州,陪家人,过周末。
据该市住建局统计,泸州买房人中,市区外竟然占到了48%,比例名列全省城市前列。泸州正在做强产业,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建设产业集聚中心、教育医疗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并以此在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形成强大磁场,吸引周边5000万人来此创业、定居。
“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区划,川滇黔渝四省甚至还可以在跨省区的合作上进行探索,我相信这一区域会有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陈耀如是说。(完)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