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鼎目前收藏在天津博物馆。(资料图)
三地9家文博单位签“君子约”
京津冀市民有望“穿越”游燕赵
本报记者 刘冕
尝尝“燕国盖浇饭”,穿越到西周“见证”太保鼎、克盍和克罍的诞生,再与战国大将乐毅“杀”一局……在第十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的9家文博单位签订“推进京津冀古代历史研究与区域文化建设”倡议书,打造这种“穿越之旅”就是他们即将启动的一项工作。
北京市文物局表示,希望通过京津冀古代历史研究与区域文化建设,将三地的博物馆、历史文化遗迹、旅游景区、旅游配套服务单位、地方特色产品等有效整合,推出京津冀历史文化旅游线路,寓教于乐地弘扬“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责任意识,促进京津冀区域文化的协同发展。
三地联合汇编燕赵史
京津冀地区自古以来地域一体、文化一脉。然而以往,每一座城市都以研究自己的历史为主,很少有文物部门将燕赵历史从头到尾地串联起来。随着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北京市房山区文化委员会、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廊坊博物馆、涿州博物馆、易县燕下都文保所等9家单位签署了“推进京津冀古代历史研究与区域文化建设”倡议书,这种格局将终结。
这份倡议书呼吁三地文博系统在共同收藏、研究、展示的基础上,联合发掘历史资源。“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文博会上率先提出“京津冀古代历史研究与区域文化建设”的综合课题,借助北京建城3060年的机遇,举办历史研究、联合展览以及百姓喜闻乐见的主题文化、旅游活动。
尝尝“燕国盖浇饭”
最快明年年初,三地将率先开通北京—保定—石家庄、北京—廊坊、北京—邯郸等以古燕赵文化为主线的探秘文化游。游人可以根据手机微信,实时分享位置信息,修订行程,找到燕赵文化长河中散落的自然、人文景点。“游人每到一处,还可以盖章获取积分。积分多者则可以获封‘燕国达人’,并能得到相应奖励。”
作为发起倡议的博物馆之一,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馆长关战修坦言,遗址类博物馆的长项不在于展品,而在于讲故事。不同于以往“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传统旅游模式,燕赵文化之旅,每一个游人都可以成为研究者,去深入挖掘燕赵文化宝藏。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旅行是全方位的,甚至餐饮、住宿方面都是尽量还原历史风貌。比如历史考证,“燕国饭”的做法是一个锅煮饭,一个锅煮肉,肉酱拌在饭里,类似如今的“盖浇饭”。“探寻古燕国,尝尝‘燕国饭’,相信别有一番风味”。
寻找隐身历史的“谜题”
随着岁月流逝,燕赵大地上有很多有意思的文化景点也逐渐被人们淡忘,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也变得鲜为人知。比如此次将成为主要推介景点之一的房山乐毅墓,记者随机询问了多位参观文博会的观众,没有人能说出他是谁。史料记载,乐毅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历史上,他以合纵攻齐闻名。然而,对于乐毅墓的准确地点有不同说法,这些有待“燕国达人”们的探访、研究。
未来三地的文博项目开发,很多都是类似新内容的挖掘,尤其是一些存在争议的“历史之谜”将呈现在更多人面前,邀请更多人参与讨论。一位文博专家举例:“燕国的势力范围曾到达过朝鲜——历史上的‘箕子朝鲜’,在西汉时被燕国人卫满所灭。不过这里的朝鲜可不是今天的朝鲜半岛。而是北京东边的顺义、通州及河北香河一带。”
另外,天津博物馆还向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捐赠了“太保鼎”复制品。这件文物与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克盍和克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共同记载了北京建城的起点。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