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一带一路”助推民航发展 跨国巨头看好国内支线市场

2015年11月04日 07:45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带一路”战略助推民航发展

  2015中国民航支线航空论坛3日举行,与会的政府官员、行业人士和专家都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为国内航空工业的发展带来一次重大机遇。一些航空领域的跨国巨头也非常看好中国未来的支线航空领域,中国将成为世界支线客机的主要市场。

  据介绍,支线航空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一出现就成为民航强有力的补充。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支线航空运输业起步相对较晚,基础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形成有效的辐射。同时,用于支线航空的机型相对缺乏,目前注册的支线飞机占民用航空器材总量的比例不足10%。

  “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的建设事关整个战略的落地。其中,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是交通设施建设中关键的一环。”中国航空报社出版人肖治垣说。

  在“一带一路”构想中,支线航空将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参与建立“一带一路”地区的立体交通网络,激发这些地区支线民航运输市场的潜在需求。“正如美国支线航空业率先在西部地区快速发展一样,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地形结构复杂、地理位置偏远,非常适宜发展支线航空,”肖治垣说,在民航局制定的2015年重点推进的民航大中型建设项目清单中,未来将重点推进的193个大中型建设项目总投资额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

  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副局长王坚表示,西南地区把支线航空作为促进行业发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中小机场的建设力度。

  据巴西航空工业公司预测,截至2034年,中国将会交付1020架70座到130座级别的支线喷气式客机,占该级别客机全球交付量的16%以上。

  “不要吃惊中国几年后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大中华区商用飞机市场总监王凤鸣说,“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以及未来在空域方面管制的放松都将为中国的航空市场带来巨大繁荣。过去5年,中国支线航空旅客增加了121%,每航班座位数增加72%,航线增加27%,这些都表明中国市场有着巨大潜力。

  但同时,王凤鸣也指出,中国的支线航空市场也存在着不足,在航线效率、机场通达性方面还不能让人满意。

  “未来中国的航空市场需要更多的客机,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王凤鸣说,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航空市场缺少枢纽建设。发达国家目前的航空运营模式是以众多航空枢纽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这样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都大大提升。“在一些没有那么繁忙的二线城市建设航空枢纽,向周边五六百公里的支线机场辐射,能够迅速达到全国甚至全球,比集中在少数大城市的效率要高。”

  同时,对于中国航空领域的政策监管开放问题,美鹰航空首席运营官迪伊·坦普尔斯表示,1978年是美国航空业的一个巨大转变,因为这一年美国通过了《航空业放宽管制法案》,实现了天空开放,所有的票价、路线监管结束。监管放宽之后,美国的支线航空公司开始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加剧,支线航空客机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运营模式也相应地得到了提升和变化。

  但欧洲支线航空协会会长西蒙·麦克纳马拉表示,完全放开的市场会带来很多的恶性竞争,中国要考虑自己的国情和行业情况,制订相应的策略,不能一夜之间监管都没有了。

(责任编辑:秦宇雯)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