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非首都功能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之概况
城六区新增产业禁限比例达79%、90家低端市场撤并清退、PM2.5累计浓度下降21.8%……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北京当前发展的重点任务,2015年这些重点任务的完成情况如何?疏解了哪些项目?作为重点突破的三大领域——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以及产业转移,又有何新进展?昨日,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外介绍具体情况,表示目前疏解与协同发展工作已初见成效。
北京发布史上最严禁限目录
部分疏解任务超额完成
去年,本市首次发布《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后,今年再次升级,制订“史上最严”禁限目录,城六区的禁限比例统一提高到了79%。2015版禁限目录发布两个月以来,全市就有3200多个产业项目被“卡”在工商门槛之外,“瘦身健体,首先要做到不增肥,目前从源头上控制增量效果明显”。
常务副市长李士祥曾做出要求,要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降低人口密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对于疏解项目要“一个项目一套实施方案,一个项目一套推进人马,力求疏解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批”。
除了最严措施控制新增之外,在有序疏解存量上,今年也有很大力度,超额完成了部分任务,如疏解制造业方面,截至2015年10月底,本市共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15家,提前完成淘汰300家污染企业的年度任务。此外,北京8个列入国家2015年先行启动疏解项目的一般性制造业企业,也已有7家完成了调整退出,只剩1家正在搬迁。
通州市行政副中心
已完成土地拆迁
除了制造业,批发市场、教育医疗、行政事业性服务机构等重点疏解领域,目前也已有初步成效。据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一共撤并升级清退了90家低端市场,动物园、大红门、天意小商品批发市场,目前的疏解工作都进展顺利。动物园地区批发市场已减少560个摊位,查封了9个库房;大红门批发市场,已有1400家商户签约石家庄乐城国际商贸城;今年年底前,东天意市场将完成清理腾退。
教育医疗方面的疏解,也已有一些成果,如北京城市学院接收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后,今年9月6000多名师生已迁入顺义区杨镇新校区;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二期的学生宿舍项目也已竣工,1000多名学生迁出原展览路校区。医疗方面,本市正在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外疏解,天坛医院预计将于2017年基本完成搬迁;北大医院大兴院区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友谊医院顺义院区项目完成规划选址,取得机构设置批复。
另外,本市行政事业性服务机构,也正在加快疏解的步伐。目前,已经明确在通州建城市行政副中心,土地拆迁腾退工作已经完成,通州新城86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已开工29个。
缓解交通拥堵总体方案
已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
“按照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2015年至2017年重点工作规划和重大项目方案,继续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领域推进了一批重大项目,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介绍,在交通领域,去年三地共同投建的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目前运行良好,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2015-2030年),也已正式上报。京唐城际、城际铁路联络线(S6线)、廊涿城际等铁路项目,目前都正在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市郊铁路平谷线走向及站位设置正在征求意见。此外,京台高速征地拆迁正在加快,京秦高速、首都地区环线高速(通州至大兴替代线)等项目的前期手续,也正在办理中。
下一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将如何推进?据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总体方案,已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正在抓紧修改。
京津冀产业协作
已对接60余次
在产业协作方面,今年北京与津冀两省市已累计对接60余次。其中,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完成了建设投资公司的组建,基础设施建设已启动实施;首钢京唐二期项目开工建设,鹰目精密钣金制造、汉能薄膜太阳能光伏组件等首批13个项目开工建设,森田集团环保科技园等项目陆续签约。
另外,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共建方案,目前也已制定完成,奇虎360、北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等中关村创新主体落户天津滨海新区,启迪之星、中科院微电子所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中;另一产业合作重点项目——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规划,据了解,目前正在报批,将围绕提升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保障国际一流的航空服务来建设。
除了产业方面的对接,三地老百姓的公共服务,也正在不断推进一体化中,以缩小区域差距。教育方面,北京正在鼓励在京高等学校通过合作办学、学科共建、教师交流挂职等多种模式,开展区域教育合作。基教领域也有了新的突破,北京景山学校已与曹妃甸区投资集团共同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
医疗卫生协作方面,北京儿童医院今年正式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成为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首家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跨省托管的医院。据了解,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中医院与河北燕达国际医院的合作,目前也正在深入推进。
三地在人力社保方面的合作,也初见成效。今年,北京与津冀两地分别签订了《加强人才工作合作协议》、《推动人社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和《医疗保险合作备忘录》,今后三地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险信息实现相互核对及协查,三省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名称、政策标准、经办服务、信息系统,基本都实现统一。
对话
疏解非首都功能就像“剥白菜帮”
对话人: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
北青报: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否会对北京的经济增速有影响?如何保障北京经济的发展?
相关负责人:我们史无前例地实施了最严格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从短期来看,会对经济增速造成影响,这是必须要经历的发展阶段。但从长期来看,产业疏解将对本市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实现发展动力方式转换、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一盘大棋,不仅将“惠及”津冀,同时也将“惠及”城六区以外的新城和小城镇,通过产业和公共服务功能承接,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成为本市发展的新空间。
北青报:目前疏解工作中,难度最大、力度最大的是哪些领域?涉及什么项目?
相关负责人:所有的疏解工作难度都不小,只能相对来说,历史上多年自发形成的批发市场,难度相对较大,这之中涉及的产权主体、市场举办主体、商户都很多,也由于多年历史的集聚,所以难度大。相关部门、区县都正在积极地推进中。前几年,河北商圈还没形成,出现了一些反复的现象,这很正常,但现在商圈已经较为成熟,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按照计划确保这项疏解任务的完成。
北青报:各项疏解工作,以及三地的协同发展,能使老百姓直观感受到什么好处?
相关负责人: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落脚点。控增量、疏存量等工作,既可以提升北京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同时也将更好地解决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问题。就像“剥白菜帮”一样剥离非首都功能,留下的都是“白菜心”,如产业的疏解和调整,将推动就业结构的深刻变化,这意味着更多、更有竞争力的就业岗位,为生活在北京的人们提供更多就业选择机会。再比如环境方面,将让市民看到更多的“北京蓝”,享受更多的亲绿空间。本版文/本报记者 林艳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