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钱难倒创业汉:创业贷成胡椒面 惠农贷频遭抽水

2015年12月01日 08:0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对于农村创业者而言,缺少资金成为创业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许多农村创业者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反映,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过去7至8年时间推行的各种服务“三农”和农村创业的金融信贷产品,如今成了“收贷”“抽贷”的“重头”,原来承诺的信贷支持成了“信贷抽水”,刚刚成长起来的产业面临资金困境。

  产业刚刚做起来 银行就来抽贷

  产业还没做起来,银行就是不肯贷,产业刚刚做起来,银行就要来抽贷,这种遭遇让诸多农村创业者感到无奈和无助。

  广西是我国林业体制改革的试点省区,目前广西林木蓄积量已经达到全国第一。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2010年开始就在福建、广西、江西、四川等多个省区推出的林业金融信贷产品,很少有农村创业者能够享受其红利。

  广西崇左市一家林产品加工企业姓雷的总经理告诉记者,2012年,他与多位“80后”合伙人共同创立公司,瞄准的就是当地庞大的林木蓄积资源,希望能够凭借自己在当地的人脉,为租种的林地注入更多资金。但几年时间下来,却始终未能有所收获。

  兴业银行南宁分行一位客户经理说:“我们尽管有林业贷款,但林业确权不到位,林权证不明确等问题突出,银行当然不能放贷。”

  福建永安市洪田村在全国率先推行集体林权改革,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受制于今年经济形势的下滑以及采伐政策的收紧,只有种植面积上百亩的林业大户才能贷到款,散户或者联保户基本没有贷款的可能。

  据江西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统计,江西林权改革基本任务完成至今,林业金融贷款累计达到220亿元,但全省林业企业获得的林业贷款余额仅占江西省放贷总额的1.01%。

  湖北省荆门市齐笙养殖有限公司是当地的龙头企业,在总经理吴渝婷心目中,“嫌贫爱富,怕担风险”是银行留给企业的整体形象。

  2014年,钟祥市腾龙养殖有限公司遭遇资金链难题,大量账单无法回笼,希望银行能够延期还款,减轻企业压力。银行对腾龙公司的承诺是:“你先把欠款还上,我们马上给你续贷。”腾龙公司东拼西凑,还了300万元贷款。贷款偿还完毕后,银行却不愿意再放贷了。万般无奈之下,腾龙公司只好请求齐笙公司收购,并承诺将齐笙公司的借款转为收购款。

  吴渝婷说:“银行釜底抽薪,我们刚做起来的产业也只能遭遇这样的盘剥。”

  本科毕业的山东章丘大学生李少清和爱人由一家兽医门诊部起步创业,如今办起的黑猪养殖场年销售额达千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养殖户。即便如此,李少清的企业仍然难以获得贷款。“我们用房子作抵押要贷款200万元,两个月还没批下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团委农村部的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农村创业者认为,农村创业首要问题是资金不足。团委农村部部长武晓辉说:“30岁之前创业基本靠父母,30岁之后创业靠朋友,40岁之后创业才能靠银行,这是农村创业群体资金来源的真实写照。”

  贷款利率畸高

  “中间费用”五花八门

  “农村小微企业的贷款利息普遍是18%,只比高利贷略好一点,和大企业低廉的利率没法比”。创业4年多的海南“南猴”干果品牌创始人符锡扬说,农村小微企业最大的发展瓶颈是缺乏资金。

  记者采访多地农村创业者了解到,农村地区土地经营权抵押与房产抵押并没有广泛开展,与城市里的小微企业相比,农村小微更加缺乏抵押物。银行普遍认为农村小微企业是高风险领域,为了规避风险,针对农村小微企业制定了更高的利息和更严格的贷款程序。

  两年前,符锡扬自创“南猴”干果品牌在网上销售干果,去年销售额超过了800万元。他说,干果品牌正处于市场认知初期,做得好就可以抓住机遇获得快速发展。为了解决流动资金问题,他已经跑了农行、邮储、农信、平安等多家银行,要么是不放贷,能放贷的年利息都在18%左右,企业压力很大。

  江苏南京金东小贷公司总经理嵇少峰表示,小贷公司的税收成本达到15%,同时还要保证股东的利益,放给企业的贷款利息最少在25%以上,否则自己就无法生存。这就决定了小贷公司只能给农村小微企业提供短期的过桥贷款,因为企业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利息。

  广西金融投资集团一位负责人介绍称,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农村金融发展,但是融资贵的问题非常突出,对农村金融出台的定向宽松等特殊政策仍无法解决这一问题。贷款利息上浮、服务费“盘剥”、“中间业务”加价、强迫购买理财产品、担保费用高昂等做法不利于农村创业的健康发展。

  广西金融投资集团互联网金融公司董事长罗彬说:“广西金融投资集团自己成立了互联网金融公司,P2P平台对小微企业的年化利率只有12%,已经是业内最低的年化利率了。”

  “政府部门为了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贷款难,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是有用的不多。”湖北省钟祥市人社局负责人介绍称,大多农村创业者主要依靠自筹资金。人社部门联合银行机构提供的小额担保贷款单笔额度仅10万元,对农民工创业的扶持力度太小。另外,目前的小贷政策,每名创业者只能享受一次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大多要历经坎坷曲折,遭遇挫折失败,而只能享受一次小贷扶持,不利于创业者鼓起勇气再次创业。

  惠农金融政策遇阻

  服务三农不能做表面文章

  记者采访的农村合作银行、邮储银行和农行的多位一线信贷人员均认为,过去近10年时间里,我国县乡基层普遍推行惠农金融政策,涉农贷款业务取得一定进展,但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政策红利”逐渐淡化,迫切需要更多的政策注入。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试点县,当地一位主管金融的副县长告诉记者,当地银行系统所能采取的办法、所能想到的措施,都已经采用了,整个田东县信贷结构也确实出现了向“三农”转移的趋势,这一趋势与政策的扶持密不可分。银行机构“惠农卡”、转账电话机、免费手机短信、农户信贷等级评定等前期工作,投入的大量资金最终都能得到财政支持。“如果没有政策和财政的扶持,农村金融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进入经济结构调整阶段后,农村金融就成为“高风险”地带。百色市金融办、银监局等多个部门相关人士反映:“田东模式”中如中央财政的补贴、地方财政的扶持、农村增信体系的建设等,别的县区享受不到相关政策,难以推广。

  多位一线基层信贷人员反映,造成农村创业群体贷款难的核心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农村创业群体、农村创业态势缺乏整体判断,尚未出台足以支撑农村创业的金融扶持战略。一位基层县委书记分析称,此轮创业的特点在于推动农村“谋发展”“求富裕”,但大量金融政策仍然停留在“谋生存”“扶贫困”的阶段。“不仅针对县乡基层的金融信贷总量布局不足,就是针对信贷个体的金融供应量也不足。”

  其次,银行金融信贷产品定位狭窄,缺乏针对农村创业群体特点的金融产品创新。桂林银监分局副局长方杰认为,银行信贷产品集中在“短(期)、低(估值)、高(利率)”领域,而农村创业产业集中在土地流转、城镇化服务业以及“互联网+”领域,特点是“长(周期)、繁(附加值高,但涉及广泛)、快(每年评估)”,两者之间严重的“制度设计隔阂”,核心原因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缺乏应对产业创新的信贷创新能力,相关工作人员知识储备不足。

  第三,与金融相匹配的农村资产评估、创业能力评估、产权市场评估、流转市场不完善,导致农村创业项目无法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广西正泰评估公司资深评估员胡丽华认为,农村创业项目的评估点多面广,季节性强,风险度高,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的主要依据不仅是评估,还有包括担保公司的担保函、保险公司的保险兜底等方面。“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有机农场等都是难以评估的领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法得到银行业金融机构扶持的农村创业群体,只好转而求助于P2P等模式,甚至不惜通过民间高利贷的方式获得资金。

  微金融总裁范忠民介绍称,微金融对全国16个省区民间借贷利率波动的统计表明,今年以来我国民间借贷市场平均利率水平为27.76%。

  第四,银行扶持农村创业普遍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多数银行机构的心态是:“银行需要追逐利润,农村信贷不会收到‘吹糠见米’的收益,考核指标压力太大,服务农村只是做做表面文章。”

  鼓励金融网点下沉

  建立农村信用体系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各地银监局、金融办、团委、农业、交通等部门认为,应多措并举,将政府资源、信用资源和金融资源整合起来,改变乡镇一级几乎没有银行信贷机构的局面,改善农村创业群体“融资难”的状况。

  首先是鼓励金融机构网点下沉。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大力推进,一些新兴乡镇、城市周边乡镇已经成为农村创业最活跃的区域。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绝大多数银行的信贷机构几乎都在县级以上城市,在乡镇只开家门面提供存取款服务。农户贷款十分繁琐,要跑县城办手续、等贷款,容易错过农时,影响创业。因此要大力引导金融机构网点下沉到乡镇。

  其次是尽快出台针对农村创业群的金融信贷扶持政策。目前各地农村信贷扶持政策仍然停留在“低额度”“短时间”“高利率”阶段,需要在掌握我国农村信贷状况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针对农村创业者的信贷额度。建议在农村首先进行利率市场化试点工作,并进行适当的市场利率补偿机制,激发银行服务农村金融的积极性。

  广西银监局的调查表明,有近65%较优秀的创业青年,因找不到贷款担保单位或担保人而失去创业的机会。建议地方党委政府、共青团组织加强指导协调,根据农村青年创业特点,发起成立农村青年企业家联谊会、杰出农村青年联谊会、“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农村创业青年协会以及各类专业种植养殖协会等,一方面可以扶持农村青年创业“领头羊”,另一方面可以帮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产业为纽带,组织成员之间互保、联保,以获得创业贷款。同时,加强与各村干部的协调和沟通,协调农村经济能人自愿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贷款担保,发挥经济能人传、帮、带作用。

  三是加快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广西田东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周明建告诉记者,银行目前只能对农户和农民的资金借贷状况进行评分,无法将农民是否有犯罪记录,农户外出打工时是否有被行政处罚、刑事拘留,农户是否存在外出就医过程中拖欠医疗费用,在打工地点是否购买社保、医保等情况纳入其中。周明建说:“不掌握这些材料,银行就无法从长远着眼,建立良好的增信基础。”

  光大银行海口分行中小企业部经理王亮说,金融机构凭借一己之力支持农村小微企业显得力量不足。现阶段,如果通过“产业基金”“政银保”等方式,银行与政府合作扶持农村小微,效率会大大提高。由政府拿出少量的财政资金作为杠杆,银行投入10倍甚至20倍的信贷资金,共同成立产业基金。再配合搭建农村创业融资平台和担保平台,并按照产业政策导向引导创业项目,由政府提供财政贴息补助,减轻农村创业者的经营负担,能够有效调动创业积极性,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桂林银行董事长王能建议,在现有的小微贷款基础上,省级和市县一级的地方政府加快建立相应的农村产业发展基金,将行政资金分配转变为市场化运作模式。包括建设农村发展基金、农村信息化建设基金,农村创业基金等,引导社会资本和风险投资公司进入农村创业板块。产业发展基金可以和金融机构的助农惠农贷款融为一体,形成强大的农村创业金融支撑力。(本版稿件除署名文章外,均由记者俞俭、何丰伦、陈刚、邓华宁采写)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