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昨审议通过《中共漳州市委关于制定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重点发展四大区域
下一个五年,漳州会是什么面貌?漳州人的生活水平,会有怎样的提高?
这一切,在昨天漳州召开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有了新的蓝图和展望。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漳州市委关于制定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漳州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奥林匹克公园,未来漳州高新区将建成宜居宜业的新城区
会议提出,未来5年漳州GDP年均增长1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提前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从宏观上的城市发展定位、区域发展布局,到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健康、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建设性的发展建议。
区域发展:重点发展四大区域,实现漳州城市中心东移
漳州四大经济增长极,即古雷经济开发区、厦门港南岸新城、漳州高新区及环东山岛经济区域,是漳州未来5年发展的重点区域。
古雷港经济开发区,要举漳州全市之力推进开发建设,全面提升规划布局与安全环保,完善设施功能配套,逐步建设世界一流的石化基地,用全市1%的土地创造50%的工业产值。
厦门港南岸新城,要加快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和公共配套服务体系,努力建成新兴生态型港口工贸城市,实现漳州城市中心东移,从“沿江到环湾”的跨越式发展。
漳州高新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发展文化创意和休闲健康产业,加快建设两岸高新产业合作重点区、闽南文化生态产业展示区、产城融合宜居宜业新城区。
环东山岛经济区域,要努力建设环东山城镇组群、国际高端旅游目的地、闽粤跨界产业合作示范区、对台产业深度合作区。
同时,各县都要建设一个标准化工业园区,用全市5%的工业区土地创造90%以上的工业产值。
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让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
漳州市委书记陈家东说,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要拓展和延伸城市空间,加快市内同城化步伐,实现中心城市城镇组群的同城化、现代化,适时推动行政区划调整,使行政区划与发展战略相适应。要加快推进东山、长泰两个县全域发展,建设台投区、古雷两个新市镇,加快发展各县大城关和一批特色中心镇。
按照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计算,漳州城镇户籍人口约229.5万人,未来5年有86万人要在城镇安家落户。解决这些人进城和进城后的生活问题,意义重大,关键要加大户籍、就业、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配套改革,学习重庆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和地票做法,探索进城农民的相关政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交通与市政:打造中心城区“30分钟交通圈”,天然气“县县通”
加强漳州开发区、古雷开发区等核心港区连接中心城市和山区县互联互通的快捷通道建设。推进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网建设、强化高速公路与城市交通主干道的有效衔接。
提升农村道路等级和水平,下大力气解决边远地区和海岛居民出行难问题。强化城市道路网络建设,打造中心城区“30分钟交通圈”。优先发展城乡公共交通,推进城市公共停车场(停车楼)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绿道、慢行交通系统。
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加强供水、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实现天然气“县县通”。
生态环境: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共治体系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敏感脆弱区保护。严格环境准入,落实减排许可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坚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防机制。
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
实行环保信息公开、环境信息举报、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实重大项目、环保设施布局建设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共治体系。
教育与健康: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突出办好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事业。重视解决学校合并后贫困山区孩子入学难、入园难问题。前瞻考虑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二孩政策对教育影响。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建立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园服务机制。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市职教园区,争取创办1至2所综合或工科为主的大学。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规划布局,建成市医院、中医院高新区分院。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医养结合”,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
加快发展养老养生、养心养性产业,扩大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二孩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建立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鼓励发展职工互助补充保险。健全失业保险标准调整机制和失业保险金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推进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
推行以公租房为主要保障方式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
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记者 周杨宁 戴江海 文/图)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