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已逾两年,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制度创新为核心,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并由国务院下发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经过不断学习探索,成都在投资管理领域、贸易便利化领域、海关特殊监管区制度创新、检验检疫制度创新等19项改革事项已全部完成。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物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都在加速运转,随着网络普及率越来越高,地域区隔、时空界限愈发模糊。未来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本土竞争,而是要与全世界的企业共同角逐市场,必然对效率有着更高的要求。政府要紧跟时代潮流,因时而变,把握住社会发展的脉搏,及时调整政策,优化行政流程,为企业提供高效政务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推动力。自贸区建设正是顺应这一趋势而生的,建设自贸区也是政府倒逼自我改革的重要举措。正是看到这一点,成都市迅速反应,果断决策,主动对标上海经验,创新落实,推动自身改革,显示了成都力促自身改革的决心和魄力,值得点赞。
首先,对标上海经验,成都充分发挥主角意识。上海自贸区成立后,成都便以积极学习的姿态关注各项改革。去年8月,四川省要求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随即,成都便拿出包括落实境外投资管理方式由核准转为备案、实行企业“一口受理”、实行区内自行运输制度等“55条”学习借鉴具体措施;《国务院关于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出台后,成都进一步梳理出在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海关特殊监管区制度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等5个领域29项可学习借鉴的改革成果。在对标学习中,成都率先推行的内资和外资准入两份“负面清单”,明晰了内外资的市场准入限制。这使成都成为继上海自贸区之后,全国首个正式开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的副省级城市。国家工商总局今年启动“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各地试点推进主要有三种模式,而成都实施的“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是这三种模式中难度最大的,且比国家方案先行了一个月。这些改革能走在全国前列,源于成都深化改革的决心,以及对自身改革基础的自信。
其次,对标上海经验,成都从本地实际出发,勇于创新。无论外地经验如何先进,如果学习时不结合本地实际,就容易出现南橘北枳的现象。从成都学习借鉴上海经验的成果来看,各项改革都获得了企业的交口称赞。实行“一口受理、一表申请、一窗服务、自动赋码、网上查询”,办理证照所需的时间由原来的4—5个工作日缩减至1个工作日;开通网上办税服务厅,足不出户便可办理纳税业务;“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简称“分送集报”)模式是成都海关于2013年全面推广的海关监管创新制度,而这一模式正是与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首批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中“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相耦合……这些不仅为企业“省时省力省钱”,也有利于持续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此外,成都海关创新建立的“区间结转、自主运输”监管模式,是国内首创的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区间结转”制度,已成为海关总署在全国推进的“成都经验”。
贸易的便利化提升了“成都造”的全球竞争力。通过试点探索“保税货物区间结转”“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8项简化通关措施,英特尔公司大连、成都工厂等“成都造”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改革后,通关时间平均缩短70%以上;保税功能得到拓展,保税研发进展迅速,保税检测维修实现突破,1—8月开展全球维修机电产品9631批次、货值10亿美元。随着各项政策的不断落实和推进,越来越多的“成都造”将享受到政策红利,更加便利、低成本地走向国际,提升全球竞争力。而这些也将促进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步伐。
贸易便利化等系列改革措施不仅使企业受益,市民也享受到了好处。比如在机场通过艾西益、通济隆开设的个人本外币兑换网点,市民兑换美元、欧元、英镑等22个外币币种更加方便,原先须在银行提前一天预约才能办成的事,如今1分钟就可搞定。为加快发展保税经济,成都将着力把综保区的商品资源优势与中心城区的商贸人气“对接”,年内将在综保区外设立超过5家“保税店”,让市民享受到真正实惠的同时,提升成都建设国际购物天堂的国际范儿。
上海自贸区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就在于它的制度建设更加先进,与国际惯例接轨。时下,各地都在争先恐后对接上海经验,主动向中央申请开展自贸区建设。成都市抓住改革时机,充分发挥成都西向开放前沿城市优势,争创中国(成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旨在促进成都投资贸易便利化,深化成都各项改革,推动优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率先构建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成为西部地区制度创新的排头兵。
改革,最难的是对自身的变革。而无论是建设开放透明的投资管理制度、推进更加便利的贸易监管、推进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创新,还是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最终都要求政府对自身进行改革。成都以主角意识结合本地实际,主动对标上海自贸区经验,推进“诚信成都”建设,由注重事前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市场主体“宽进”以后的过程监督和后续管理,全力推进成都改革各项工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这本身就彰显了成都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江德斌)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