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三五":和谐宜居——上海城市发展的愿景

2015年12月29日 13:19   来源:东方网   沈栖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展之快,变化之大,令世人瞩目。新一轮五年规划,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以何种路径来实现这一目标?近日出台的上海市委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和谐宜居将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愿景。

  上海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共有八大部分,其一便是“推进绿色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日前上海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全面部署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谋划好“十三五”开局的六个“着力”,也将“聚焦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治理”列为“着力加强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的要项。上海把和谐宜居作为城市发展的愿景,是完全符合中央部署精神的。无论是“五位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还是五大发展理念中有“绿色”的要求,抑或是日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六大任务中有“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和谐宜居都是上海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主旨、不可逾越的底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毋庸讳言,以往的增长方式没有实现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国人尚未真正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绝对相互依存关系,尚未清醒意识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利用会同时给人类带来危害和隐患,因而某些地区片面经济利益的追求强烈影响着环境决策,未能有效采取有节制的休养生息的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我国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问题的挑战,其中环境污染的“城市病”越来越困扰着迅速进入城市化时代的中国。就拿生命之源——水为例。长期主持我国水利工作的钱正英曾深刻检讨说,水利部门只注重社会经济用水,没有认识到还要保证河流的生态与环境需水,我国许多河流开发利用都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合理值,至于“重建设、轻环保”导致的河流污染更是触目惊心。

  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使得国人警悟,国人痛定思痛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城市规模要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生态空间要和建设空间相协调,城市定位要和环境容量相匹配。正是基于这一共识,上海市委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宜居”愿景的四大任务:下决心调整淘汰低效落后产能、用更大力气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大力建设和整治生态环境、完善体制机制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不止是一次有意义的理论创新,更是一种有建树的实践活动。上海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便是这一实践活动的宣誓和承诺。

  和谐,不止是人与人的和谐,它还包含人与环境的和谐;宜居也不止是区域性的宜居,它是整体人群的宜居。因为和谐宜居彰显出的是文明国度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