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
您好。
主持人:
你看一系列的这种提问,刚才我说了,引发的简直就是保姆业这样信任危机。你觉得在毒保姆事件背后又暴露出了什么样的现实问题?
张翼:
有这样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中国的老龄化远比我们原来想象的要来得快,因此老人的数量的增加,尤其是高龄老人数量的增加,对保姆的需求也增加了。但是保姆的供给这个方面没有上得去,因此像保姆的质量、服务的提供,在供给侧方面就出现了问题,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问题,保姆本身又缺乏行业的监管,他们服务的提供,甚至于自己的培训,甚至于保姆自己的社会保险等等这个方面又很欠缺,他们的收入与他们自己服务的付出可能这之间还有一个差额。所以保姆在提供服务的时候,与雇主之间的关系就不是很好。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那么保姆市场上的乱象肯定会层出不穷。
第三个方面,我们国家本身老年人在老年护理基金没建立,使得子女在照顾老人的时候,很难拿到收入的补偿,所以保险基金或者是照料保险的短缺,使得老年人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弱视群体的位置。
主持人:
好了,我们来看一个数字,其实截止到2014年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人口就超过了2.12亿,而且这个速度还会进一步增加,因此数量显然也会进一步增加。张所长,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又出现了对保姆的需求非常大,但是一颗老鼠屎就会坏整个一锅汤,您觉得将来怎么防范让大家更安全,去找谁,找家政公司,还是通过法律,还是靠用户自己去提高这种防范能力?
张翼:
我觉得这个要规范保姆市场,这是第一个我们需要投入的一个制度顶层设计。第二个方面,家政公司在提供这个保姆与雇主接触的时候,家政公司必须对这个保姆进行培训。培训我觉得三个方面一定要上得去,第一个是伦理,第二个是爱心,第三个就是质量,护理的技能这个方面要上得去。
第二个方面,老年的照料基金建立起来,有这样的一个顶层设计以后,子女如果照料自己老人的时候,国家就可以给子女一定的劳务报偿,使得子女与老人之间的家庭内部的照料上得来,会缓解保姆市场的短缺状况。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张所长带给我们的解析。其实还有很多的细节可以帮着我们去防范,比如说了解情况的人说,你不能跟保姆去谈说是按月,应该是按天,她工作多少天就应该拿多少钱,风险也会减少。
(责任编辑:宋雅静)